今天上午,先后观摩了《湖心亭看雪》《再塑生命的人》《记承天寺夜游》三节阅读指导课。
再塑生命的人 湖心亭看雪 上传中,请稍候...这三节课,凝聚着中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流淌着语文人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与理解,散发着当今教育沁人的芬芳。是赵集语文教学展示的一扇窗。向作课的三位老师致敬。
回忆起来,我最大的感悟有两句话:
预设见精心,生成靠硬功。
不管课上得如何,课前预设都考验教师备课的精心。
教师上课前先是选题。选择文本很重要。选择的文本一是要自己非常熟悉,熟悉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清楚地知道文本的教学价值,明了自己能驾驭到何种程度。
接着要考虑学情。选择这一文本,将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起点有多高,通过教学要把他们的学习提升多少?
最后是制作适合于学生、适合于自己的、切合于文本的,又限制于40分钟课时的演示文稿。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遇到学生卡壳、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还要想如何导入,如何过渡,如何总结。
这些情况,全都了然,当然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这种投入无精心难以维系。
但仅有精心预设还是不够的。上课的质量,能否达到预期,还要靠生成。
课堂的生成,不是简单教学设计的照搬,而是靠教师真功夫、硬功夫的演绎。
这种功夫包括:
1.眼光。这种眼光是透过文字从张岱的小品文里寻到一个“痴”,是从苏轼的游记散文里凝练里一个“闲”,是从海伦·凯勒的自传式小说里挑拣出“再塑”。
这种眼光还是能看懂教材的教学价值,能看到教材上有助于教学的资源。
这种眼光更是能在课堂上看懂学生的情绪,看懂学生的矜持与表现欲,看懂学习中的迷茫与兴奋。
2.能力。
这种能力是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更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举重若轻地调控课堂的能力,更是根据学情调整预设,灵活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3.心态。
教学需要眼光,也需要能力,更需要一种心态。这种心态,需要平和: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从容不迫;这种心态需要包容:包容课堂上学生的“慢配合”,甚至是“不配合”;这种心态更需要的是随机应变:根据课脉,当急则急,当缓则缓。
以上三大点是我认为的教学真功夫、硬功夫。这三点今天在这节课里我都遇到了。当然功夫需要修炼,我一直都在追寻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