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是谎言。因为,它的结论是基于「将知识比作鸟类的羽毛,那么它就两种功能,一是保护自己,二是取悦同类」这个前提而推出来的。这个前提,未必正确。再者,按照结论,这篇文章本身也是谎言。
倘若「所有知识都是谎言」为真,那么这就构成了一个悖论,类似于说谎者悖论。这样的悖论,应该是与知识在「保护自己」与「取悦同类」这两种功能方面出现了冲突有关。总是没有办法完全从保护自己出发去取悦同类,反之,亦然。消除这个悖论最简单而且成本也最低的办法是勇敢地承认知识是无用的,甚至技艺也是无用的。
知识是值得学的,但是若真的想用这些知识,就必须从它们里面跳出来。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见过的人,即使最热爱求知的,也大多是停留在「有之以为利」的阶段,实际上也就是获得学历的阶段。
学历可以大致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它是有用的,这一点应该很少人会去反对。反对的人,也几乎无一例外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再一路读到博士。没有学历也不要紧,只要自己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比有学历的人差,而且大多数高校提供同等学力的认证。从知识储备的角度来看待学历,中国的应试教育并没有任何问题。要查看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有多少,还有比统一考试更好的办法吗?
学士、硕士、博士,或者与他们的学力相同,这样的人都很有用,都是人材,类似于市场上的钢筋、水泥、混凝土一样有用。然而,若建一幢楼,只是将这些原材料买来,堆放在空地上,楼不会自动出现。任何一个部门引入人材,是希望这些人材所掌握的知识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然而这种希望,往往会落空。一直都是只有少数人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发挥作用。
同样的学历的两个人,按说在知识储备方面近乎相同,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很有可能其中一个势如破竹,而另一个却束手无策。这不是知识造成的问题,而是人自身的问题。对于实际的问题,大多数高学历的人才束手无策之时,这也不能说明中国教育失败了,只能说明中国人对教育的期望太高了,所以才会一直如此看重学历,以致错导了孩子,让他们在追求学历的路途上充满了功利之心。
对教育期望太高的人,在遭遇了中国式教育的失败之后,转而认为知识的运用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所以又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任何教育,只能起到传承知识储备的作用。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总是幻想教育能够将每个人培养成真正有用的人材。
教育的目的,除了之前的知识储备能够被传承下去之外,主要的作用是借助大多数人的教育投资,去培养少数能够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人。至于这些人到底是谁,我们一无所知。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亦即教育公平化。也许 100 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里面,有 1 个人能够用好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足够了。
这个能够用好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人,实际上就是从「有之以为利」的阶段进阶到了「无之以为用」。很难解释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无之以为用」。任何解释,100 个人里面,也只有那 1 个人能够明白。大体上,热爱知识是好事,但只对 100 个人里面的那 1 个人是好事。倘若没有这种热爱知识的氛围,那 1 个人也很有可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知识是谎言,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的。对于极少数人,知识则蕴含着真理。亦即,教育从未失败过,只是它无法惠及每个人。一直都是牺牲多数人,供养少数人。那些能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也无法避免自己有可能会沦为教育的牺牲品的命运。这个道理,也许多数人也是明白,只不过横竖摆脱不了赌徒心理罢了。
知识需要通过无用方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一点以后再说,或许也不会再说。能知道的人,已经知道了。
2018.07.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