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了一阵以前写的随笔,有点感慨偶尔心酸但最后还是大笑起来,为幽默的宝,也为一路跌跌撞撞而来的生活。
《在路上》结束。在看了一些哲学类比较绕的书后,想换换脑子,于是翻到了这本凯鲁亚克的成名之作。
不知道自己在年少时看到这本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现在看来,这群"跨掉的一代"年轻人的所作所为,自己能理解。
二十天的不眠不休的写作,一气呵成,可见是书中所写早已积蓄在胸中多时,只欠一个合适的时机一吐为快。
不算正统的写作手法,口语应用很多。述诉有时有点杂乱,描写又不很细腻。但最为打动人的是那一种置身其中的情境,不为日常所牵绊,说走就走,永远在路上,纵情欢歌。
那是一种其实很多人会在心里向往的洒脱。看到有些章节,自己也是蠢蠢欲动,在默默的喜欢了房车好多年后,觉得这是贯穿南北东西的好物。
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极传统的,努力与责任给自己保驾护航,不能偏离轨道,肩挑手拿,不可放松一下。
而这些文艺青年,想做就做的自由完全出自心底。一路上的颠簸和饥餐渴饮就是生活的日常,因为原生家庭即是流浪,所以飘泊才是正常。
一代一代沿袭的,其实就是原生家庭的日常。所行所想,是不由自主的操作,似有无形的力量推着自己朝应转向的地方。
江河湖海山川沙漠,一路的飞驰,似有目标也有缘由,而真正到达时却变得不重要了。各色民宅,风物人情,永远惊喜,永远热泪盈眶。
总会有一些话会直击你的内心或是与你不谋而同,也总有一些场景熟悉的就像自己曾经经历过。
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都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