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3 教学随笔—《刨根问底》

83 教学随笔—《刨根问底》

作者: 微雨A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00:56 被阅读0次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用到了哪些计谋?

这是我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一个小环节。学生一共说出了三个计谋:无中生有、金蝉脱壳、调虎离山。这三计用在此处是否表达恰当,还真不敢给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赶紧借助百度,一查究竟。

1、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意思是用幻想来欺骗敌人,但不仅仅是盲目地欺骗,而是巧妙地把虚假的东西变成真实的东西。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假象可以显示我们的真正目的。首先,我们可以用小的错觉,然后用大的错觉,最后把错觉变成事实,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

无中生有这条计策是对孙子兵法当中虚与实的原则的应用运用,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敌人难以了解我们的真实的意图,然后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猛然出击一举获得胜利。

典故:

三国时期,有一次,曹操带着军队去打仗。当时,烈日炎炎,附近又没有水源,士兵们都口干难耐,浑身大汗,精疲力尽,人人都走不动了,眼看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忽然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便举起马鞭,向前方一指,对士兵们说:"看!前边不远有一片梅林,结的梅子个儿都挺大,赶到那里咱们好好休息吧。"士兵们一听,想起那又甜又酸的梅子,口水直流,也不觉得口渴了,都来了精神,加快步伐,很快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

对比来看,无中生有这个计谋用在这儿是十分准确的。和氏璧本身并没有瑕疵,而蔺相如为了夺回和氏璧,变被动为主动,无中生有,说和氏璧有瑕疵,成功地骗过了秦王,不动声色地夺回了和氏璧,给了秦王致命一击。

2、 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战争中,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

典故: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此计用在这儿也是非常的恰当的,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守信用,所以让手下拿着和氏璧偷偷跑回赵国,一来,不负赵王所托,保住了和氏璧;二来,蔺相如知道保住了和氏璧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好一个金蝉脱壳,好一个有勇有谋的蔺相如。

3、 调虎离山

本意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 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个“调”字。虎,指敌方。就是把敌方调离出有利地势,再一举歼灭。那这一计用在此处显然是不正确的。这里没有写蔺相如要秦国离开有利地势,消灭秦国的意思。他只是想保住和氏璧,维护赵国的利益,所以,此计用在此处不正确。需对学生加以引导。

相关文章

  • 83 教学随笔—《刨根问底》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

  • 教学随笔83

    今天三模考试,天一联考这次题出的较之上次比较简单,也是为了给学生增加信心,这应该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联考了...

  • 随笔/83

    你不再是你 你成为了你 你依然是你

  • 随笔83

    1、人还是要多做事,不做事会让人闲得发慌。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即使他很有钱,心里也是恐惧的。有事做,就相当于抓住...

  • 随笔83

    世间已多风雨,为何还要制造更多的伤害? 我也曾在爱情里无法自拔,对一个人情深意重,总是嫌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总是心...

  • 83随笔

    上午,一个书友来了,给我买了一个水杯,我有些惭愧,也没有帮助人家什么,受之有愧啊! 想一想,这个书友,是我办读书会...

  • 如何写教学随笔

    如何写教学随笔呢?可以学习一下了。 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

  • 教学随笔

    审视 数学课堂教学 ——乌晶教学随笔 这段时间听了诸...

  • 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

  • 提升

    说到“提升”教学随笔,也就是策略和坚持这两个方面,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最近,每周都要写教学随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3 教学随笔—《刨根问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ld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