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像一只鸭子一样,
在有暖阳的湖面上游荡,
但是我知道,
鸭子也要努力划水,
因为一旦停下来,
就会被路人追赶。

在孩子刚出生到入幼儿园的那几年里,很多家长都选择了陪伴孩子,比如我,也比如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在大多数人看来,老师的职业有照顾孩子的优势,比如有寒暑假、可以和孩子一起上下学、可以自己补习孩子功课。但这些都是在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才显现出来的优势。在我刚出生的三年时间里,我父母为了平衡我和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和选择。
在他们那个年代,老师有一种在职进修方式:电视大学。顾名思义,就是看电视里的教学,类似于今天很多培训机构推出的视频直播辅导,上课地点在家里,结课后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是笔试,每个地区都有统一的考点。每个老师都可以申请参加电视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考试的老师便可以安心在家看电视上课,同时也会发放全额薪资。我的爸爸很幸运地通过了入学考试。(据说妈妈当时也去参加了入学考试,由于生养我之后注意力总会被我吸引,没有通过考试🤷♀️)
爸爸之后就专心做起了全职奶爸,顺便看电视学习,直到通过结业考试再次回归学校,事业上了一层楼,可我还未满3周岁。于是妈妈做了个选择:申请转到离家里最近的小学,带着我一起上下班。
那个年代很多乡村的小学都没有很好的教师资源,在我模糊的印象中,妈妈当时要上很多课,语文、数学、音乐、画画统统上。妈妈上课的时候我就坐在教室后面,一个人喝一瓶水,有时候会随处走动,妈妈下课的时候我就和妈妈一起玩。我会在妈妈的书上乱写,我也会在妈妈弹奏的风琴上瞎涂。妈妈也会生气也会心烦,但总算熬到我要上幼儿园了,妈妈随后也调离了这所小学。
我们会抓住一些机会,也会做出适当地调整,甚至也会改变自己,只是为了一个孩子。
我在上初一的时候写过一篇周记,大致内容是我的父母冒着暴雨骑着摩托车去参加职称考试,回来后顾不上换下湿衣服,一个做饭一个给我辅导功课,我本来觉得大人的生活比小孩快乐,可以不用那么努力,然而事实是大人比小孩更辛苦,因为他们承担的责任更大更重。我至今还记得班主任给我的评语: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定的任务,比如你父母现阶段的任务是评职称,你现阶段的任务是读好书。于是那个时候我知道,每个人都在努力,因为他们要完成任务。
在我初三那年,我的父母去参加普通话考试,爸爸通过了,而妈妈没通过需要补考。那段时间在我写作业的同时,都会听到隔壁房间刻意压低声音的朗读,我有一次嘲笑妈妈的发音不标准,妈妈很无奈地说:“现在确实不强制要求这张证,但以后没有普通话证书可能就不能教书了,我年纪大了,刚出来工作就是教书,教了几十年,不教书还能做什么呢?就像你们读书一样,今天你松懈了考分就低了,就离重点更远了。我不努力一把考个证,等着我的可能是下岗。”于是那个时候我知道,大人也需要努力,因为害怕被淘汰。
我们不停地奔跑,很努力地闯关,就是害怕完不成任务,害怕被淘汰。
我的女儿出生后,我选择了暂离职场陪伴女儿,在她即将入幼儿园的时候,我开始考虑未来的职业。为了确定一些想法的可行性,我和几个妈妈走访了几个市场,带着我们的孩子。其中有一天我问女儿:“有没有觉得这两天跟着妈妈去一些地方很辛苦?妈妈一直在和别人说话讨论,有点顾不上你。”女儿点点头说:“辛苦。”我告诉她:“宝宝长大了,就要独立去幼儿园,就会有很多小朋友、老师来接替妈妈陪伴你。这个时候的妈妈,同样缺了宝宝的陪伴,也需要有一些工作陪伴。妈妈这几天就在寻找一种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办法,妈妈首先要接触更多更大的环境,把自己的想法推销出去。妈妈除了陪宝宝很厉害,也有其他很厉害的地方呢。妈妈也很努力呢。”
女儿很久没有理我,她趴在我肩头睡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