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已经对着简书发呆半小时了。不是在真的发呆想别的,而是在脑海里寻找一个标题,可以写出来的标题。
我羡慕着那些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一篇文章的人儿,也欣赏那些把公众号做到每日一更的主。先不评论文章质量的好坏,能做到日更的人,已然就甩人家好几条街了。曾几何时,我也想有一天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于是去年开了公众号,可惜直到现在里面的文章也屈指可数。不是不想继续,是每每对着平台写不出一个字时,就想放弃了。
我知道,写文章和写日记绝不是一码事儿。一直坚持写日记的我,面对写文章时仍旧提笔无字。每天都在阅读很多信息,订阅的各种公众号,各种电子书,为什么看到别人写的文章就能找到很多共鸣呢,我怎么就表达不出来呢。好,让我安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虽然有输入但是没有做阅读笔记。我一直有一个还算比较喜欢做的事情,阅读。我不好意思用看书,因为每天真正看一本书的内容不是很多,我是说纸质版的书。大部分的阅读会是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在掌阅里开通会员后下载的各种杂志,各种电子书。有人会说,那不还是书嘛。其实还是有点区别的,感觉不一样。翻书的感觉,触碰电子产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之前加入了一个微信群,一帮爱阅读爱写作的人,在他们分享的读书方法里,我看到了真正爱写作的人。有人能把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看到那个被知识框架勾勒出的完美图案,我不禁感叹,原来就有那么一些人可以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更有把一本书的每个段落中的每个阅读者认为是重点或是共鸣或是值得思考的语句用不同的彩笔标记出来的,有人说这样不好,会影响下一个人的阅读,我倒是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这说明阅读者在用心的阅读思考。我又想起了自己,我只是在看,没有做过任何笔记。只是简单的输入,并没有把看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
其次,没有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碰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大家总会告诉你,要反复阅读,尤其是经典。嗯,我几乎都是把一本书读完就扔一边儿了,所以很少去再次阅读第二遍第三遍,即使是被公认为的经典。这样做似乎真的不科学,一本书读完能记住多少东西,小说还好能知道故事的结局,其他文学历史管理类的,真的是啥都可能不记得了。
嗯,想要做到提笔不词穷,不仅要有行之有效的输入,更得学会随时记录阅读笔记,随时写下感受。有效的输入才能更好的输出吧,不然看再多的书,没有整合成自己的资源,是不是和白看一样了。
都说,要读好书,好读书。我觉得,无论阅读书籍还是看影视剧,在这个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学会享受输入的同时,学会转化输出更为重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