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笔记
我心中的的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

我心中的的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 在心里流浪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09:11 被阅读150次

    我眼中的的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这个名字,起初听到以为是小时候的看的电视剧《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那个可爱善良的小孩。当然此三毛当然不是彼三毛,不过后来得知,三毛之所以用“三毛”这个笔名,也是因为看了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而取的,而且三毛还认了张乐平先生为干爹,真是件有趣又有缘的事情。不过这不也符合三毛随心的性格嘛。

    在未看过三毛书之前,我就已经喜欢上了她写的文字。起初特别喜欢那句“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现在在奔三的这个阶段,我喜欢的是这句“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或许你们会笑我,你不正值青春年华吗?对啊,可是生活却很迷茫,感觉自己的心在慢慢衰老。希望以此话作为奋斗的目标,让岁月在自己身上可以沉淀地更好。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书,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这本书不是一篇完整的小说,但一个个故事的组成又似一个完成的故事。没有去考证过这些故事的真假,我觉得真比较多吧。看完这本书,总的说来与荷西共同生活在撒哈拉的日子,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却是相当自由快乐的日子。三毛就像是个大小孩和荷西这个大男孩在陌生的地域,放肆任性地活着。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三毛和荷西的爱情。遇到荷西前,三毛的爱情世界是丰富的。在荷西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初遇三毛就爱慕三毛,并信誓旦旦地说:“三毛,你等我6年,四年大学,二年兵役。”但那时的三毛已心有所属,就拒绝了荷西。几年后,三毛的未婚夫突然去世,三毛为了散心再次来到西班牙,重遇荷西。荷西向三毛求婚,三毛答应了。那时的三毛,我想并没有那么地喜欢荷西。不过是荷西的爱太过好,三毛不想结婚,想再去流浪,而此行的目的地竟是遥远而艰苦的撒哈拉。荷西没有退缩,而早于三毛去到了撒哈拉,申请了那里的工作,在三毛去时已然安排好了生活的一切。三毛说,荷西不会甜言蜜语,但他愿意用行动去践行他的爱。这样的人,怎么会不让三毛动心。在读到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看到了夫妻相处的艺术,知足且富有情趣。影响最深的还是“素人渔夫”,两人忙碌了几天,最后辛苦卖鱼的钱还是在饭店中吃了自己捕的鱼,看似白忙活了但又忙的快乐有趣。起初读一半的时候,以为故事都是有趣快乐的,但读到《沙巴军曹》、《哑奴》、《哭泣的骆驼》,让我心生悲凉。看似冷酷的军曹,背负着血海深仇,但最后竟然牺牲自己救了敌人的孩子。哑奴,一个不会说话却老实本分的奴隶,三毛更多的是可怜,可是这可怜之人最后的命运也是悲凉的。最后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写的是撒哈拉威人游击队的领袖巴西里和他的妻子沙伊达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毛说的,初识沙伊达觉得没有什么撒哈拉威人能够配得上她。后知巴西里是她的丈夫,除了惊讶,也突然明白只有向巴西里这样的男子才真正配得上她。最后的结局还是凄惨的,除了他们的孩子,这一对生前不能相守在一起的爱人,最后都惨死,可悲的是都死在自己族人的手里。

          《撒哈拉的故事》也是三毛的第一本书,从此正式开启了三毛的作家生涯。有人说三毛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她的文字里只有小我。但我觉得这种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带去心灵的依托和安慰,不正是作家对社会最大的作用吗?我时常有点文艺病,自称是伪文艺青年,爱旅游,偶尔兴致来时看看书,偶尔多愁伤感,悲秋悯月,偶尔讲究点小情调。在我心里,三毛是文艺青年最典型的代表,随心随性,自由浪漫,虽然人生短暂,但从不虚度。有人说每个女孩子心里都住着个三毛,但我们却缺乏三毛的勇气和胆识。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但愿我能早日找到那个心栖息的地方,不再让心流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中的的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e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