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工作,要开发海外用户,部门中有几个外籍同事,平日里的沟通、开会不得已要用英文。
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最大的问题,或许也是普遍中国学生学英语中遇到的问题。
就是用汉语思维说英语。
于是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情景,自己说的很happy,人家却一脸懵逼。
因为通常沟通我都是先想好中文,然后脑海中搜索对应的英语单词,最后组成一句。
我估计外籍同事看到后的反应,应该跟我们平日里看英语是一样的
奇怪,明明没有一个生词,怎么就是看不懂?
干货 | 英语思维要这样练(1)从那时开始,我更深刻意识到英语思维的重要性。虽说词汇和语法是基础是思维体现的载体,但若没有英语思维,永远都没办法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大概是这个意思:
说如果外国人夸你English is very good,那其实不是在夸你英语好,真正夸你英语好时他会问你是不是在国外生活过?
然后励志要speak English in an English way!我买来王乐平的《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看完后想总结一下,利人利己。
全书分为三部分:
* Part one:什么是英语思维?&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
* Part two:介绍具体英语学习的方法
* Part three:英语学习中常见问题
我想着重总结学习前两个部分。
>首先什么是英语思维?
英语是一种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英语思维涉及的就是看事物的角度问题。同一件事物,若用两种语言描述,可能角度和组织结构都不同。
这里拿汉语做比较,说说两者思维差别到底有哪些。
1.汉语是直观感受的表达、英语是事物本质的表达
即汉语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男人的老婆在医院中生娃昏死过去了,在她醒来时,医生会说“他老婆醒了”。如果用英文会说”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
汉语中醒的使用场景很多,睡醒也是一种醒,但英语把两者区分开了,这里的“醒”是“苏醒”。
2.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简单举个警示牌的例子:洗手池旁常见的“请节约用水”,若在国外会写“Please turn off”
类似的“爱护草地,请勿践踏”,英语只说“Keep off the grass”。
可以看出汉语背后总是有“潜台词”的,暗示我们要做节约用水,爱护草地的人,而英语很客观,没有任何道德暗示,你只需照做就可以了。
3.句子表述顺序不同
汉语从整体到局部,先次要后主要;英语则从局部到整体,先主后次。
这点从名字和地址的表述顺序就可以看出来,此外还体现在复合句的结构上面。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相对松散。
英语除祈使句外,一般句子都有主、谓,句子之间还必须要有逻辑连接词,整个表达不会产生歧义,逻辑很清楚。而汉语则不然,经常会对某些成分进行缺省。看看下面的翻译体会一下。
1.说不成就不成。I said no. And that's that.
2那也没办法啊!I can do nothing about it.
其实英语之所以比汉语具有客观性和实质性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介词在英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传承和连接的作用,它主要是空间概念的反映,由空间概念组织起来的英语更加客观也切合事物的实质,更具有逻辑性。
第二,英语中很多具体名次、行为动词以及形容词都能延伸出自己的抽象词义并在英语表达,尤其是口语中发挥中坚作用。
所以后面主要从空间概念以及词汇的体验性重点说明介词、名次、动词、形容词中说体现的英语思维。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
英语的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单词的词义和用法以及一些语法现象上。
前面提到过,词汇和语法是英语思维体现的载体。但我们要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学习词汇和语法,让自己达到可以用简单词汇准确表达的程度。
a)帮我们说掉30%英语的四个词:be、have、give、get
i)神奇的be表状态,一个状态可以替代中文里很多个动词,化繁为简。
栗子:你会如何翻译:“你知道怎么养小鸡吗?它们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照看。”
这一句中文里有好几个动词,我们可能在脑海中搜索“养”、“花费”、“照看”等动词,然后组成一句话。这时如果会用一个be,加上一个名词就可以表达清楚了。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chicks?They are a huge responsibility.
ii)have表示最普通的所有关系
栗子:you have my word.我向你保证。意思这话我说过了,你得到了,所以你就放心吧。可以反映出歪果儿很在意所有权“你的,我的”。
电影对白中have这个词是所有动词中用的最多的,可以留心一下,然后从所有权的角度细细体味。
Tips:以后如果说英语遇到卡壳,有太多动词不知如何翻译,可以从状态性质和所有关系的角度考虑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用be和have来表达。不仅简洁还很地道。起初这种转换会慢一些,慢慢习惯了就不再需要这种转换了。
iii)体现事物互动关系的“give”&“get”
从这两个词的频繁使用也可以推测出歪果仁意识里重视所有权,无论东西是具体还是抽象。
从have延伸出give和get,我“有”的东西,“给”了你,你就“得到”了。先看几个栗子
Give me an example.这里把举个栗子也算一种给予。还有抽象的give birth to sb.生孩子
give sb. a haircut这里的理发也是被人“给”的。
这么理解会容易些,西方人喜欢把东西区分为外界赋予的还是原有的,所以倾向于从“给予”和“接受”的角度来理解一件事。
笔者推测这可能与西方人受基督教影响较深有关,他们把很多东西都看成是上帝赐予的,有一种感恩的心里。
再从另一个应用更广泛的get来体会一下。
Mr. Meade,can we get a 2-shot with Daniel?Meade先生,我们可以拍一张你和Daniel的合影吗?
这里没有提到“拍”这个动词,只说“得到”一张合影。
这里可以体现英语口语更注重结果和状态,而中文注重过程。
总结一下,get和give也可以代替汉语中很多动词,是实现中英思维转换的重要工具。以后碰到啰嗦的句子就试下从“得到”和“给予”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b)拓展叙事角度的被动句&拟人句
这部分强调适当用被动句和拟人句,转换句子主体,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从而可以丰富表达,使口语更加地道。
被动句一般都很熟悉了,在这里举些拟人的句子体会一下,加深印象。
What does the sigh say?你为什么叹气?(把叹气拟人化)
What's eating you?这可不是说什么在吃你。而是你有什么烦心事?
了解这个拟人概念后,就会发现英语中真的有很多都是拟人手法的。就拿say这个词来说,其实身边很多物品都可以“说起话来”。
c)用英语语序直截了当说英语
这一点说的是语序问题,说英语要先说主体部分,即主谓宾先说出来,然后才是其他的句子成分,要让大家先看到叙述事件的结果,后慢慢补充时间、地点、手段等,最后才让大家看到全貌。
简单体会一下:I can't see anything with the door closed.门关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然后再说条件“门关着”。中文正相反。
这一点在写作时尤其重要,因为复合句多采用这种表达顺序。最近每天做一个长难句分析,也深刻体会到语序的问题。
先总结到这里,后面即将开始从介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角度来说明英语思维。
网友评论
说如果外国人夸你English is very good,那其实不是在夸你英语好,真正夸你英语好时他会问你是不是在国外生活过?
原来如此,我还每次窃窃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