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芳华》里有这么一个场景。
文工团游泳池旁,众人发现晾衣绳上挂了一条加了海绵垫的Bra。
但影片直到最后,都没有告诉观众,那是谁的Bra。
看过原著的人说那是何小萍的。
细心的观众认为最不可能是何小萍,她是个内敛、自卑的姑娘,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理应处处谨小慎微。
也有人从前后的胸型对照指出,是惠子的、是小芭蕾的、是郝淑雯的……
我认为,这个无主的Bra,应该是一种隐喻。
隐喻一:新时代的到来
那是一个青春被扼住喉咙的年代。文工团年轻人居多,处于青春躁动的年龄,又因为接触艺术而思想更为前卫,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赶时髦。即便如此,萧惠子她们还是得关起门来试牛仔裤,偷偷摸摸听邓丽君。即使在赶时髦的这群人身上,看到海绵垫Bar也是满脸诧异、羞耻,那个充满禁忌和压抑的年代对于她们就像嚼口香糖,甜一会就没味了,谁也不愿吐掉,更不敢下咽。海绵垫Bar的出场,更像是告诉观众,虽然社会压抑,那时的年轻人已经有了独立的审美观,有了对青春与美的向往,就像地层深处暗流涌动的岩浆,感觉不到它的炽热,但正在集聚,即将喷薄而出。
隐喻二:鄙视链
当时的文工团是怎么样一个存在?
当兵全家光荣!
当了兵又能进文工团更是正确伟大光荣!
剧中何小萍说,这里竟然能天天洗澡,说明当时部队文工团的待遇也是较为优渥的。而且作为一个在部队里,却没有炮火没有伤痛的存在,更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地方,比方说说,陈灿、郝淑雯等高干子弟。她们允许自己偷偷摸摸穿牛仔裤听邓丽君,但不允许一个下里巴人戴假胸。
郝淑雯为什么鄙视何小萍?因为批判人家的另类,就证明了自己的主流。
其他人为什么跟着鄙视何小萍?因为那是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就像一种无形的病毒,一旦有人宣称某人被感染了,无论是否都必须被隔离起来,你若不戴上口罩与她保持距离,保不准下一个被隔离的就是你,因为你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被感染。
退一步讲,那个Bra如果在挂在床帏之内,保不准她们争着去试了。
既然那条海绵垫Bra的出现是为剧情服务的,为什么冯导最终没有告诉观众那是谁的Bar?
可能从冯导多年拍片的风格和《芳华》的调性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芳华》是从特定年代的土壤里,带着冯导的记忆生长出来的,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年代“土质”不太好。但是看完《芳华》,我们是快乐的,是感动的,为什么会有反差?因为导演的个人风格揉在了影片中,冯导应该是个内心温柔的老炮,他眼中的《芳华》理应是温柔的,他心中的每个角色理应有个好归宿。
我们试想,如果把海绵垫Bar嫁接到何小萍身上,这个柔弱的人物是不是更悲惨?我们在同情这个角色的同时心底会不会泛起一丝不屑?如果指出这Bra是萧惠子,哪怕是郝淑雯,是小芭蕾的,无非是对厌恶的人多了一层厌恶,但对人物美好的想象却是一种无法弥合的损伤。举个例子,回到众人看Bar的场面,除了嘲笑、诧异、羞耻,没有人承认是自己的,如果后面交代是她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除了用胆怯、懦弱形容,还有什么?对任何一个人物是不是一种戕伤?
所以说冯导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他呵护着每一个角色,影片的最后他还不忘给刘峰、何小萍一个好的归宿,他未必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他应该是一个追求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生不就是落叶终归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