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文人们的舌尖

文人们的舌尖

作者: 芸娘1 | 来源:发表于2016-04-23 08:28 被阅读94次

        有诗为证,东坡先生是个吃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菜谱上的一系列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的名头也可佐证。

        以炖肉为例,苏先生说: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是一种焖烧慢炖法。《金瓶梅》里有类似描述,来旺儿媳妇拿手的是用一根长柴火煨熟一张猪脸,偏还汤浓肉烂,正宜下酒。

      李渔一本《闲情偶寄》,写吃笋、吃簟、吃时蔬、吃鲜活鱼虾,但最爱的还是“秋风起,蟹脚痒”。从上市吃到谢市,时令过后制醉蟹以缸储之,说爱若性命也不为过。相比之下张岱口味就有些重了,当然我说的不是好美婢,好娈童的事。

      张先生也食蟹,形容蟹膏为“玉脂珀屑”,吃时佐以肥腊鸭、牛乳酪,饮以玉壶冰酒,以余杭白粳米为饭,其后再来杯兰雪茶。其中乳酪,兰雪茶均为张先生独家秘制,仿冒必究。好在我手头有方子,拿来与饕餮客共享。

     新挤牛奶静置一夜,以铜锅煮之,拌以绿茶,百煮百沸。其后可加花露蒸,可加豆粉漉,可煎可腌,口味变化极为丰富。

       除去秘制,张先生还拿来主义,以天下时令美食为己用。近处吴越之地每月吃,每天吃,远至福建山西也需一年一至,赴口腹之约。杨梅、莼菜、鲥鱼、白蛤、韭芽、花下藕、带骨鲍螺、天花菜、松子糖、火肉、江瑶柱......名单可以一直拉下去。

    《红楼梦》中有道茄鲞给令刘姥姥咋舌,说怕不得一百多只鸡去配它。清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类似做法,一道蒋侍郎豆腐方子如下:

     豆腐切片,晾干用猪油煎,以盐、好甜酒、大虾米一百二十个煨之,秋油一小杯、糖一撮,两三滚后加半寸细葱,缓缓起锅。其余豆腐各类炖鱼辅肉法,不一而足。

       之前写过的冒辟疆不但有艳福,更是有口福之人。小宛擅制各类下酒小菜。豆豉、红乳腐肉、醉蛤、醉鲟姑且不论,更有鲜花野菜、枸蒿蓉菊,均可入菜,一时间芳香盈席,令我神往。

      只可惜我生也晚,恨不得一一亲尝。好在现代亦有好吃文人如蔡澜,如沈宏非,以小品文一脉传承,依旧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算是我道不孤。

      顺便广告下,沈先生在淘宝有店,名号“沈爷的宝贝”,推荐各处美食,我捧场了猪油八宝饭、腌笃鲜、鲜肉月饼,果然是人间美味。

相关文章

  • 文人们的舌尖

    有诗为证,东坡先生是个吃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乡味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后,人们就对自己家乡的美味起了关注。一时间,“舌尖上的四川”“舌尖上的广州”层出...

  • 舌尖上的野菜

    舌尖上的野菜(一) 文/大漠楼兰 一到春天,各种野菜便纷纷登上了我们的餐桌。春风唤醒了小草,也唤醒了人们的...

  • 芜湖舌尖上的素食寻味

    芜湖舌尖上的素食寻味 舌尖上的寻味,人们对各种烹饪手法烹制而成的八道凉菜,她“色泽艳丽清嫩,配合摆盘,煞...

  • 英雄

    文|没有春 突然有一天 英雄成了我的名字 带着滚烫的温度,璀璨的光芒 闪耀在殿堂里,堤岸上 闪耀在人们的眼角舌尖 ...

  • 舌尖上的“营养师”-杰优教育

    舌尖上的“营养师”-杰优教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舌尖上的中国》、《食尚玩家》等美食节目的热播,引起人们蠢...

  • “风味”开播“野厨”上线,后舌尖时代“美食”题材的走红与泛化

    文丨李师帅 2012年,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播出,“美食”似乎成为人们社交的一个重要话题。打开朋友...

  • 人们感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当品尝美食时那香甜的味道总是被第一个尝到的,萦绕在舌尖,久久不会散去,也总能让我...

  • 新年,安放在人们舌尖之上

    “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是汪曾祺老先生所怀念的故...

  • 疫情第二波,公筷公勺“分餐制”会兴起吗?

    舌尖上的“抗疫”,会引发“餐桌革命”吗? 疫情猛于虎,让一度“武装到牙齿”的人们,在心有余悸之下又展开了舌尖上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人们的舌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ix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