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先生,分别是胡瑗(993年-1059年)、孙复(992年-1057年)、石介(1005年-1045年)。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路的安定堡(今陕西安定)。孙复,字明复,号富春,北宋理学的重要先驱。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
宋初三先生提倡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以传承儒道精神为己任,指斥科举时文。宋初三先生处于唐宋儒学转型的时代,整个学术旨趣正从传统重章句注疏的经学向重义理轻注疏的理学转向,其中所关注的内容也存在重治道三纲五常之说和重天理形上性命之学的区别,其具体问题则有解经内容的义理化、诠释经典的形上化、道统谱系的严格化、反对佛老的理论化、推尊古文的运动化等方面。
学界多认为宋初三先生为“理学先驱”,在宋代的学术、思想乃至教育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宋代新儒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影响深远。孙复著有《信道堂记》《儒辱》。胡瑗著有《尚书全解》《春秋要意》等。石介著有《原道》《怪说》。
石介(1005~1045) 曾居徂徕山(泰安城东南)下,时人尊称徂徕先生。26岁时,举进士,历任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等职,后为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为国子直讲时,正值吕夷简罢相,仁宗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他喜而作《庆历圣德颂》,歌颂朝廷退□进贤,不指名地斥权臣夏竦为"大□"。因惧祸而求出,为濮州通判,未赴而去世。但夏竦仍借事诬石介诈死,奏发棺验尸。其事虽因杜衍及众士保奏而免,但累及妻子,20年后才得昭雪。
石介与欧阳修、蔡襄等同年登科,欧阳修对他的诗文都比较推重。他曾极力提倡古文,尊崇韩愈。曾撰《读<原道>》、《尊韩》和《与士建中秀才书》等文阐述道统。他认为道成于孔子,继之者则是孟轲、扬雄、王通、韩愈。对于当代作家,他最推崇的有柳开、孙复等。又曾著《怪说》,激烈指斥杨亿为首的西□体诗"淫巧侈丽,淫华纂组",影响很大。
胡瑗,字翼之。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南通如皋)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1042~1056)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胡瑗精通儒家经术,以“圣贤自期许”,讲“明体达用之学”。认为儒家的纲常名教是万世不变的“体”,而儒家的诗书典籍是垂法后世的“文”;把体、文付诸实际,可以“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达到民安国治、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这是“用”。他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
孙复(992~1057)字明复,晋州平阳(今临汾)人。学于泰山,研《春秋》,任教太学,攘斥佛老,倡尊王(即倡导宋为正统,辽为蛮夷)。提出性情论,倡性善论,尊经,尊王,在理学中影响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