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就是人间那些最美的句子,唐诗、宋词,汉语最高成就,读起来口角生香,全是汉语里最美的东西。那么“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评论。谁这么大胆,胆敢评论李白、杜甫,一直到纳兰容若等等,那这个人就是民国的大师王国维,所以《人间词话》迄今为止都是做文艺评论的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那为什么一定要讲这本书呢?可能和很多人不太一样,我读《人间词话》,首先不是因为它名气大,是因为被它迷住了,这件事要从哪说起呢?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射雕》中有一个人,叫老顽童周伯通,你们对他有没有印象?这个人一辈子爱玩,没心没肺,特别的任性,就是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可是到最后我们也知道,他也有自己怕的人,他躲了半辈子的那个女人,叫作瑛姑。
后来这个剧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周伯通被毒蛇咬伤,生死弥留之际,他嘴里面念的是什么呢?是瑛姑当年写在一张鸳鸯锦帕上的词,叫《四张机》。
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记得剧里面,就这个词被谱成了歌,那个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所谓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没有感情,做不得侠客,感情如果淡漠,也不是侠客。
所以对于快意恩仇的江湖豪侠们也一样,躲不过这个情字。那不管是友情、爱情、恩情、温情等等这些,所有的情在我们的心里面,其实都是千回百转,那怎么来表达呢?有的时候就那一个句子,就能够扎中我们。所以我们才会在某一个句子中潸然泪下,在某一个故事中大笑出来,其实都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是奇书,如果没有这本书,你说会怎么样呢?那一个人就会活得没有人味,没有深情,心灵就会变得很荒芜,没有诗意。
所以它会让你看到一个关于诗词的世界,而且你知道在这个世界里面,你可以喜欢什么,可以讨厌什么,可以怎么怼,可以怎么爱。如果你对诗词感兴趣,对美感兴趣,你想要了解什么是美,那这本书一定要读。而且这本书太美了,只有一万多字,但无一字不美,无一段不雅。
那我们总是说这个诗词有多么多么的美,可是它的美学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道理是王国维先生率先在《人间词话》里说清楚了,这段话我们经常会遇得到,他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叫“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境界叫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境界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看过周锡山先生的一个点评,非常喜欢,可以引用一下。这是通过这三段话,其实表达了王国维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不管你是读书、做学问、谈恋爱或者是谋求一个职业、喜欢一件事,那你一定要付出自己的全部身心。他集了这些宋词中的名句,来表达你应该经过什么样的阶段。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指的是什么呢?你要成大学问,要有大成就,甚至要把某一门技艺学到最好,打动一个人的芳心,你首先会孤独。对,你会觉得在这一刻,我好像什么都不行,我弱爆了,但是怎么办呢?根本没有人能帮我,这叫第一境界。
那么第二境界呢?就是努力地磨练自己,千刀万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石头台阶去问那个石头佛,说我们俩本来是同一块石头,那为什么我天天被人踩,你天天被人拜?那石佛怎么说呢?石佛说:“因为你只挨了两刀,而我千刀万剐。”这就是第二重境界。你如果想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那你就要付出常人所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这个就是第二个境界,叫千刀万剐,立地成佛。
第三个境界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说这不是辛弃疾的词吗,这明明写的是谈恋爱的事。做很多事情,甚至成就事业,其实和谈恋爱一样,要付出深情。可是付出深情之后,走了很远,要掉过头来看,不忘初心,起先我为什么出发,我是从哪里,走到现在这里来的。只有把这些都看清楚了,你才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第三境界。
对王国维这一段话的理解,那这段话也深刻地影响了你我。后来再去对照那些能够载入史册,给了我们巨大启迪的人物,会发现这些人是有共性的,就高瞻远瞩,然后不怕吃苦,意志非常坚韧,也会经过反反复复的失败、挫折,但最后他们会有重大的收获。
所以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容易让人惊艳,就是忽然之间发现,我们所知道的一些道理或者辛辛苦苦得到的一点点经验,就被一句话描述的那么精准。
《人间词话》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和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那王国维是二十世纪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记得曾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个投票评选,就是二十世纪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不仅稳稳的评为第一名,而且他的票数要超出第二名特别多,而他的《人间词话》就是学术经典嘛。
如果你到书店里面去看,你可能会发现这一排架子上全部都是《人间词话》,各种版本,而且你会很震惊,这《人间词话》还有绘图版,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小学生也在读这本书了。
王国维真的是一个让你觉得他的心灵充满了香气的人。那为什么在晚清和民国,那么多灿若星辰的大学者中,我们反复赞叹怀念的只有王国维?
民国知识界有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你听一听都觉得神仙打架,这简直是头顶灿烂的星辰。
境界
那王国维先生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创,比如说境界。这个词不是他发明的,但是随着学问的渐进,也就是在《人间词话》这本书里,王国维把境界的美学提出来,它让所有的东西都变得立体了丰满了。
我们现在常常说,这个人做人有境界,你就立即感觉到他和别人都不一样,而且境界这个词,和我们说的什么诗意、气质好,什么比较懂美,好像也都不一样,它显得非常的有力量感。
而且王国维先生在词的领域、戏曲领域、古简牍、甲骨文、敦煌学、古今石器物、服饰史、蒙元史学等等这些地方,他都是车马前驱万人随后,就是领袖级人物,你看一下,都觉得这个人是奇才。所以有人评价说:“王国维先生学术拓展之广博,研究之深入,百年唯此一人也。”百年就出了这一个人。
结局
在1927年的6月2号,王国维先生自沉于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他是竖直地站在这个水中死掉的。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后来就是在他的事后的丧事礼仪上,陈寅恪先生是给他写了碑文,梁思成先生来设计的,陈寅恪先生就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祭文写得非常精彩。他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就是王国维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士人,他的精神就是不可以被这种世俗的东西所囚禁,他也不会为世俗弯腰,他是不取悦的。他做学问做到这么深刻的地步,他要的是什么?就是思想自由、人格独立,如果不能做到,那宁肯一死。热血沸腾对吧?
然后陈寅恪先生说:“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这哪里是庸俗的人可以理解的,可以到达的这种境界?他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所以就从这个碑文,我们就可以看出,陈寅恪先生对于王国维先生的死是非常赞叹的。那王国维先生也留下了遗言,他说:“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他自杀的时候50岁,他就说我到了50岁这一年,我什么都有了,只欠一死。那现在我不愿意再受各种各样的折辱,那这个“折辱”究竟是指什么呢?
周公度先生的译注,王国维先生的原稿,作家榜的出品的《人间词话》,里面有一段话,也是一个判断,是说因为在这一年,王国维先生经历了什么呢?
他的长子王潜明病逝,死在他的前面,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的挚友罗振玉,这个人对他帮助非常的大,是一个满清的遗老,跟他断交。学者叶德辉惨死,章太炎的财产被寂灭,沧桑云变,世事种种,都让他觉得自己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无法施展,这个空间越来越小、越逼仄,所以他就选择不要活着了。
这里面有句话说王国维先生死于心死,这是一个非常悲凉,但是很中肯的评价。
那王国维这一生,是否像他所总结的那样,经历了那三个阶段,我们接下来会慢慢地讲,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即便王国维先生已经不在了,但《人间词话》依然就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没有办法把目光从《人间词话》上挪开,只要你对经典有情怀,你对美的句子有热爱,你就绕不过这本书。
成长
你去搜他的照片,他不好看,有人说他长得怪怪的,丑丑的,非常特别。那一袭长衫,一件马褂,戴着一个瓜皮帽子,还留着一个备受争议的小辫子,这就是他的真实的样子。但他有多厉害呢?我们说说王国维的这个成长史。
1877年,他出生在海宁,是海宁人。那个时候,你看1877,我们就知道,社会非常的动荡对吧,国家不安宁,寻常百姓家也跟着颠沛流离,很多人家就没落了。那海宁王室就是王国维的家,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也算是江南的名门,虽然家道中落,但他的父亲是非常重视教育的。
他父亲也是一个非常苦的人,就少年时候就丧父,所以他的父亲是在杂货店里面一边做学徒,就是经商,一边攻读诗书古文。那王国维先生的父亲也是个人物,在诗词、书画、篆刻方面都颇有造诣。
那小小的王国维也算是命挺苦的,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所以母爱的缺失让王国维在很幼小的时候就显得有一点点气质阴郁,而且他非常的早熟,以至于后来他自己评价自己的性格,说我“体质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
就他喜欢思考,然后体质差,可能就不太合群,不太跟别人玩。那干什么呢?就是读书。所以他决定从事于哲学,你看很多事情就是小的时候,我们说三岁看老,好像这个人的一生的历程,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的时候,王国维因为博览群书,又被父亲影响,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神童,七岁他就被祖姑母送入私塾来念书。那在他的成长期间,他的父亲虽然陪伴儿子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是他父亲对王国维还是有殷切的希望的,他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科考去做官,然后来振兴他们王氏的门楣。
那16岁的时候,王国维的考运都很顺,就是考上了生员,也实现了这个神童的称号。但是很奇怪,就在这之后,他再来参加科举考试,就非常的命运不济了。他去参加杭州的府试,就人生第一次遇到了挫败,被浇了冷水,没考上。
也是这一次落榜之后,让后来的王国维干脆就不愿意再科考了,他就交白卷。你看性子还是非常的孤高的,就很骄傲。他临阵弃考,对父亲来讲其实是打击很大,虽然父亲还是希望他能够再去科考,但王国维已经从心底里面放弃了科考这条路,那他干什么呢?
就是功名不成,我们说这个君子就是要立功、立德、立言,然后他就认为我还是要在做学问上自己苦熬一条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那对于那个年代的男人来言,就是你成家,然后立业,这就是顺的。所以王国维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娶亲了。但他这一段的婚姻非常的美好,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绝色,就是莫氏。这两个人在婚后非常和谐,相敬如宾,彼此珍惜,莫氏就为王国维生育了三个儿子,但特别可惜,就是这种幸福的生活很短暂。
王国维的太太在34岁的那一年就病逝了,所以有的时候会觉得是不是命运刻意这样安排,如果他很幸福,可能后来就不至于那么的刻苦对吧,那晚上就不会挑灯夜读了,所以他愿意享受天伦之乐,可能就安于一世,也不会奔波天下对吧。
所以这个命运的剧本不知道是怎么安排的,但是莫氏的香消玉殒,对王国维来讲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摆脱不了。所以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特别喜欢一个词人,就是纳兰容若。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也是一个情种,他出生在清朝贵族之家,他写了很多的诗词都是为谁呢?为他自己的妻子卢氏,他跟他的妻子也是感情非常好,但是卢氏早逝,所以纳兰容若曾经写过《饮水词》,其中有很多我们90后的年轻人都特别喜欢,还会抄来做自己的签名,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讲的是什么呢?在家里面,两个人一起喝茶、打赌、看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伤心或者很难忘,但当时并不觉得,只觉得这就是寻常日子,就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这个意思。幸福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会觉得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只有失去了你才会痛彻心扉。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所以王国维就非常理解纳兰容若,就这种感情在他身上也发生了,他就对着亡妻的旧物也感慨,说什么呢?“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么说的时候就心里面很酸,有时候人的感情过于丰沛,无法表达,你就找到那个诗词里面的一句,忽然觉得他讲得真好,他讲的就是我的心声。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很多美好的东西都留不住,比如说青春,比如说到了这个季节,花就要从树上掉下来,比如说爱情。所以结发妻子的离世,对王国维的打击很大,他就觉得人生很苦。
那人生苦吗?当然了,“独上西楼”,亲人相继离世,事业又没有成功,“望尽天涯路”,但是根本看不见出路。那孟子就讲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好像就是在讲像王国维这样的人,他要经历的命运考验。
那么接下来,王国维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他所说的第二大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成大事者必多有磨难,他在彻底抛弃了科举仕途、爱妻离世之后,选择埋头独学,就是自学成才。
这是一条鲜有人走的路,连个圈子都没有,连个帮衬人都没有,所以注定非常的艰难,而且很孤独。但好在王国维的生命中遇到了一个贵人,这个人不但非常赏识王国维,还对他鼎力相助,这个人就是罗振玉,我们说满清的遗老,他也是个贵族皇族。
可是到了王国维的晚年,就非常遗憾,两个人拗断了,但是这个人对王国维一生影响极大,他的治学道路以及以后的人生,都跟这位罗振玉先生割不断联系。
罗振玉先生本来就是一位史学家,他帮助王国维东渡日本来做学问。他第一次资助王国维,让他到日本留洋,让他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极大地奠定了他坚实的这个史学的经验。
第二次王国维东渡日本,还是受到了罗振玉的委托,到日本去寻找翻译的人。虽然无功而返,但是他在日本接触了不少西方的著作,所以在《人间词话》里面,他会引用叔本华,引用尼采,特别的丰富。就这个人的阅读涉猎之广,我们真的是只能仰望。
在学问上,王国维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那么第三次,其实是到日本避国难,但是这个期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对于学问的追求。所以顾颉刚先生在评价王国维的时候就说,他的大成就是在35岁之后,没有人能够跟他比肩。他非常的独特,就是一飞振翅,就是别人都在下面,覆盖在他的阴影之下。
那在日本的那段时间,王国维每天的生活非常枯燥,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跑到罗振玉那里,帮助罗振玉来整理他的藏书古籍,两个人一起来讨论,深耕中国文化的学术田地。
就是这样的经历,让王国维的容貌始终看起来是严肃的,显得忧郁,甚至有一点点古板。但这也就是他做学问上,能做到常人所不能的地方,就是他非常的执着,这是他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那么能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钻研学问的王国维在35岁之后声名大振,他终究为自己趟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到了1927年的6月2号,如果我们来回顾这一天,那是民国时期最寻常的一天,王国维叫了一辆黄包车,把他拉到了北京颐和园的门口。
下车之后他步履匆匆,直接走到了园内的昆明湖畔,他在这个昆明湖畔抽了一根烟,可能也是徘徊了没多久,就非常从容地跃入水中。据说他从他投湖到被人发现,然后被救起,其实时间很短,就是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人已经救不回来了。
这个时候他只有50岁,还处在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他自己编订的很多的作品,都已经出版和发行,他就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大师,所以他选择这一跃,就成为了民国时期非常让人震惊的一件事。那我们也可以想,如果没有尘世间的干扰,王国维可能会在学问这个深邃、孤独,但是非常迷人的小世界里活得很快乐。
但是无论怎样,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东西,包括这本《人间词话》,它的价值和地位是值得我们一代一代的来学习的。所以对于任何想要学习诗词的人,想要对中国诗词进行一点了解、一点熟悉,来整体把握的人,《人间词话》都是绕不过去的高峰。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那韩寒曾经翻译过一句话,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那这个版本的译者周公度就特意去找韩寒授权,说你把这句话送给我用一下,这句话只有王国维先生配得上。那韩寒就立即授权了。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也觉得非常的感慨,很多人在特别年轻的时候品位就足够的好,他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让我们畅想的东西,荡气回肠,所以如果我们辜负了《人间词话》,那真是对不起这么多年来,中国最为精美的句子,包括王国维先生。
《人间词话》应该怎么阅读?
读这本书其实一点都不难,就是把它放在随手拿得到的地方,只要想起来,就翻开来读几段,为什么呢?因为《人间词话》是一段一段的,它就像是古人的微博,它属于札记,它体系也不明朗,所以你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看,又在任何一页放下。
在这中间,你一点都不必假装,你也不必端着,你就放任自己,那美自然会来牵着你的手,在你这里兜兜 那里转转,你觉得好愉快。所以傅雷就评价说,《人间词话》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艺批评,它不仅美,它还重要。
但是很可惜,对于《人间词话》,除了“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一条广为人知之外,好多人其实并不太了解这本书,或者胡乱地看看,就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没有深入,所以失去了对于王国维整个品位和境界的体察。
那么这本书应该怎么读?给大家一点建议。首先带着问题读。
比如《人间词话》里,到底评论了多少首诗词?到底评论了多少个诗人和词人?那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明确提及的有姓名、有字号的诗人和词人都有谁呢?那哪些诗人和词人在《人间词话》里是不配拥有姓名的?王国维最喜欢的词是哪一首?他最喜欢的诗人和词人到底是谁?只有带着问题读书,这本书才能读成你自己的。
《人间词话》的版本特别多,自民国以来,就是唯一比《人间词话》版本还多的一本书,就是《浮生六记》。因为《浮生六记》它不全,它遗失了两记,所以就版本特别多。那《人间词话》版本也特别多,但是我们现在比较推荐的就是光绪34年,王国维自己手定的稿,这里面就是64条,只有64条评论,所以这本书并不厚,但是想要把它读薄了,也并不容易。
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到底评论了多少首诗词呢?答案是72首。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爱好诗词,你想要把握住那些精妙的句子其中最美的那些部分,想要了解诗词大概的脉络,你只要一本《人间词话》,看懂这72首诗词,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了。
审美指南
所以说《人间词话》就是审美指南,它就是一本好书。我们把这个64条《人间词话》归纳整理一下,其实还是要大概的有一个体系和方法的。
第一部分是从第1条到第9条,它是概述,主要就是提出了什么叫作境界。
第二部分是从第10条到第25条,论述了从唐到五代的诗词,那比如就指出说“李白的气象,后世无人能及”,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大概因为李白太被我们熟悉了,所以王国维反而在这本书里对他一笔带过,但这里面论述了什么温庭筠、韦庄、李煜、冯延巳,北宋的诗人晏殊等等这些。你想想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一看到,倒抽一口冷气地说牛人,王国维可以肆意地来点评他们,这种气度太了不起了。
第三部分,他主要是在论述宋代的诗词。宋代的诗词又可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部分,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但王国维的偏好非常明显,他力推北宋,而贬南宋,他认为北宋风流渡江遂绝,就是一旦这个宋朝的小朝廷跑到了南边以后,那种风骨和境界就慢慢地在走下坡路,而且是大车下大坡,速度很快。
但是王国维也提出,南宋的词人,可以和北宋相抗衡的只有一位,就是辛弃疾。那这一部分是《人间词话》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他论述了什么欧阳修、秦观、姜夔、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吴文英等等这些人的作品,也写出了很多怎么把作文写好一些自己的观点。
第四个部分,主要写的是清代的诗词。这里这个部分非常简单,王国维只喜欢一个人,就是纳兰容若,说“千古壮观,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是力捧纳兰容若的。
第五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王国维论述了诗词的文体发展、判断标准,还有一些什么游词、吟词、下里巴人的词,这些词到底有什么好处,它们的劣处又在哪里。所以这一部分,其实是观点比较强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咀嚼。
所以我们如果把这个《人间词话》读懂读通了,你就会发现你如与古人对作,哪怕我们可以坐着时光机,任意穿梭到一个时代,对面不管坐的是李白还是温庭筠,或者辛弃疾,甚至是纳兰容若,你都可以跟他们聊上两句,一点都不害怕气虚,就不怕没底气,为什么?因为有王国维给你撑腰。
开篇写境界
那么翻开《人间词话》,开篇写的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字——境界,王国维把它讲得很清楚,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阁,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就是说五代和北宋时候的词为什么好呢?就是因为它有境界。那有境界,词的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相应出来,被我们传颂,否则会被我们埋没,会被忘记。
那到底什么叫境界呢?说起来很玄,但我举个例子,曾经有寒山和拾得这两个高僧聊天,有一个著名的对话,是说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误我、骗我,如何处置乎?”这些人都这样对待我,我应该怎么办?那么拾得就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他不仅仅是美,不仅仅是智慧,也不仅仅是教我们处事的方法。
如果说到这你都说少了,这两句对话中间透露出来的就是境界,境界到底是什么?王国维把它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就来读一下。
王国维认为“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就是词的境界有造出来的,有写实的,这就是想象派和写实派最大的不同。你想一下李白跟杜甫你就知道了对吧,这两个人,一个是仙,一个是圣,区别自然是气质上的区别,是境界上的不同,那么到底好不好呢?
很多人都在为你站李白还是站杜甫打架,王国维说两派实际很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就是不用分,杰出的诗人他想象出的意境,必定是契合自然的,但是写实的人,他所描写的意境,也必定是基于想象的,所以李白跟杜甫,其实你细品他后面的这个一些代表作,你会发现两个人也有共同的趣味和共同喜欢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一段非常美,说诗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你说什么意思?王国维举例子,什么叫作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你说好美对不对?
那这是什么呢?这叫有我之境,就是我眼睛里面看到了,我心里面有感受。那你“泪眼问花花不语”,花会说话吗?不会。但是“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是你的心情,这就叫“我有之境”,代入和共情。
那无我之境是什么意思呢?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所以我们立即可以看出区别,就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所以那些物品都有我的情绪、我的色彩和我的感受。
但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也就是说有我之境,是用我的眼睛观察万物,所以万物中都沾染了我,我的情绪很强。
那么无我之境是用忘我的方式观察万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谁见南山没有关系,看不出境界中什么是我什么是物。
这陶渊明和那朵菊花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说“无我之境犹如化境”,就彻底化在自己的血液、身体、气质里面,就是武侠小说里无招胜有招的那个境界,功夫最厉害了。
那王国维讲说古人填词,能够写出有我之境的人比较多,但是也不是不能够写出无我之境,那怎么做到呢?就在于格局宏阔。只要你的格局够大,你自然就能够进入无我之境,这已经非常哲学了。
接下来他补了一句,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安静的静,你要进入到无我之境,必须要心思沉静,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乔布斯要坐禅对吧,然后他就会发明创造很多东西。
就静坐对于很多人的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入是非常有帮助的。“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也。”那有我之境就是你突然看到什么东西心潮澎湃,然后不能够安睡,“梦里挑灯看剑”,这个时候就非常有激情。所以一种境界优美,一种境界宏壮,都不可以缺失。
那说到这里,你就认为说得够清楚了吧?没有结束,他还可以再往深处来一步。所以境界这个词到了王国维这里,就算彻底地搞明白了。他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就是说境并不是指景物,外在的东西,“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所以我们讲心境对吧,这个词很准确,喜怒哀乐也是景物,“故能够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就是只要真挚,你写的景物是真的,感情是真的,这才叫有境界,否则就是弄虚作假。
接下来王国维举了个例子,比如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北宋词人宋祁的一句话,这一个“闹”字境界全出,所以这个闹字一直都是历来我们学习鉴赏的时候必提的一个词。
还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把它写下来,你就觉得这个“弄”字用得太巧妙了,这个“弄”字境界全出。这就是举例子,用得好,用得有境界的句子。
那么境界有大小,但并不因为它大了或者小了就能分优劣,比如说杜甫,同样是杜甫的诗,那么其中有两个句子就非常有境界,但完全不同,一大一小。
一个句子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在古音里这个字念斜,他写的就是江南的好景,那个小小的毛毛雨落下来的时候,那小鱼就从水里头跳出来,用那个嘴接这个小雨点,非常的活泼、调皮。
那微风中的燕子归来的时候,好像斜斜的归来,而且燕子的尾巴像剪刀一样的对吧,小燕子好像在剪那个微风,所以你会觉得这个很清新可爱。
但是他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写的是边塞那个落日照在飘扬的旗帜上面,听见马的嘶鸣声,然后风萧萧地飞过,那种壮烈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就是境界有大有小,但是不以大小而分优劣,都是千古名句。
所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到了盛唐,诸位优秀的诗人写诗讲究兴致趣味,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八个字本来也就非常得美,“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相中之色,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讲的是北宋以前的这个诗词。但是你看,严羽在这里讲的就是兴趣。而王世贞在做文艺评论、诗词评论的时候,他强调的是神韵,这也输出了一些基本的问题。
到了王国维这里,他把诗词评论又往前推了一步,就是境界,只有这两个词,那真的是探到了诗词美学的根本,这是王国维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也是《人间词话》这本书的地位。
那么王国维最爱的诗人和词人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他会爱这几个人呢?
接近这本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细细地读,慢慢地读,然后越读你就越能够理解这本书到底有多么重要,也有多么可爱,会怎么样塑造你的气质,这非常重要。
那王国维评点了那么多诗,你就能看得出这个人真的是阅读量非常的广,博览群书,中西贯通,但他依然有自己最为推崇的诗人和词人,那是谁呢?你会说李白,杜甫,这个都叫标配,标配就是所有人都觉得好,但是你阅读不够精细,然后你的品位不够高的时候,就你没有自己独特的那个偶像。
那王国维在这本书里,显然是有自己偏爱的,他偏爱谁呢?李后主,李煜。王国维很明确地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他还举了例子,李后主千古名句,他认为特别好的是什么?“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认为这个就是非常有气象的诗。
前面这个句子是李煜的《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后来那个琼瑶在写小说的时候,还专门把这首词拿来,画在自己的小说里面,不知道惹了多少人的眼泪,很纯情的眼泪。
那么下面这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是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是词的写作到了南唐后主李煜这里,视野开始变得开阔,由于他自己独特的这种经历——家国破碎,流亡变成俘虏,最后又据说是被毒酒毒死的,所以他的感慨是特别深沉的。
那就把本来这个词是什么,词就是青楼里面的那些小姑娘,然后染着红指甲,弹着琴唱的那些小曲子,是为了娱乐和助兴的,到了李后主这里完全不一样了。他从娱乐和助兴的这种小玩意,变成了士大夫气质,家国天下的词,所以你就知道李后主有多么重要。
李煜本人的故事,他和大小周后之间的爱情,他和将士们和文人之间的交集,都是充满了传奇的。
那么李煜还好在哪里呢?就是文如其人,词如其人。从李煜的词里面,王国维看见了这个人的模样,他认为李煜什么模样呢?
王国维讲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什么意思?说词人就是不能丢掉他的童心的那个人。
你还记得《小王子》吗?说这个大人是什么人?大人就是你告诉他有一个房子非常漂亮,粉红色的屋顶,旁边有着天竺葵,一群白鸽子落在上面,大人就不知道这个房子是什么样。
你要这么跟他讲,你说这个房子价值十万法郎,大人立即说好美的房子。这个就是童心和没有童心的区别,在有童心、有赤子之心的人眼里,所有的句子都是直接的感受,它是直觉,它不经过计算,它没有那么多的道理。
所以王国维就认为说,李煜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就是他就是富贵人家,根本不接地气,然后又是被一群温香软玉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所以他的性情上面是柔弱的。作为帝王,这是他的短处,但是作为词人,这是他的长处。为什么?感情丰富细腻,心地非常的干净和无邪。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然后在这里,王国维就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就是所有这些文学作品,尼采最爱的是什么?是心头血写出来的,叫呕心沥血,咬破自己的指头,蘸血写下来的书,只有这样才特别有力量感,才会打动人心,才会让你一下子就掉下泪来,或者是突然之间就爆炸了,尼采爱的是那种力量感。
然后王国维就说“后主之词”,就是到了李煜的晚期,李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他就认为李后主的词就是,就是用心头血写出来的。
那后人常常把宋徽宗和李后主放在一起来对比,但王国维认为,徽宗是不如后主的,也只有他这么大胆和直接地给了一个判断。
那王国维先生也会认为说,北宋的词人境界是非常高的,到了南宋,基本上这个格调就掉下来了,他就直接讲说南宋的词人,他还是比较喜欢姜夔的,但姜夔有格调,没有真情。那么陆游呢?陆游有豪气,但缺少意蕴,其中能够与北宋词人相抗衡的,唯有辛弃疾这一个人。
说到这里,荡开一想《红楼梦》里面林黛玉教香菱来写诗,就选了很多诗给她说你要多读,多读好诗,你才知道这个真意是什么,你才审美好,你就能写出好句子。那给她选了启蒙诗是什么?王维。
那林黛玉就讲,我最不喜欢陆放翁,就是陆游,她就嫌陆游的词不好,为什么呢?缺少意蕴。这个和王国维的看法基本上一样的,所以王国维的身体里面,也藏着一部分的林妹妹。
辛弃疾的好处在哪里呢?王国维评价说:“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辛弃疾的好处在于他有性情、有境界,即便是用传统的那个气象,这个词来看待他,你发现他的气概是非常豪迈的,后世有很多特别虚假、狭隘和刁滑的那种脂粉小生,怎么能够跟辛弃疾比呢?怎么模仿得了他呢?你看这是对辛弃疾非常高的赞美。
那他也把苏东坡和辛弃疾相提并论,他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是说苏轼的词风是非常旷达的,但是辛弃疾的词风是非常豪迈的,那么如果别人想要学它,“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说你如果没有他们两个人的这种胸襟、格局和开阔程度,你去学习他们这样来写词,那就是东施效颦。
那说到这,你会发现王国维老先生还是非常的毒舌的,后面有一句更厉害的,他说:“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什么意思?是说苏轼、辛弃疾是词人中最为自由不拘者,就是灵魂自由的那些。那姜夔的风骨也算不错,还叫“狷狂生”。但是到了吴文英、史达祖、周密、陈允平之流,这些人其实也非常著名,去翻都看得到他们的名字的,载入史册,但是王国维先生认为他们面目虽各有不同,但都是昧于世俗的人,就他看不上这些人。
那他最为看不上这些人的是什么特点呢?就是他们跟辛弃疾、苏东坡不一样,那不一样在哪里呢?王国维就发明了一个词,这个词叫“乡愿”。
他最为讨厌的作品,就是有“乡愿”气的,故乡的乡,愿望的愿,什么意思呢?“乡愿”就是指虚伪的人,就是那些貌似忠厚,实际上和这种恶趣味,和俗世间庸俗的那些好恶同流合污的人。
这个词出自《论语》,《论语》里面说“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就他是德行的贼子,就投机分子,而且就是会取悦,而专门像这种涂脂抹粉的戏子一样去讨好别人,这哪里还有一点风骨和境界?这就是王国维最看不上的。
那么不“乡愿”的表现都是什么呢?有哪些句子呢?王国维给你举了例子,他就举了辛弃疾的例子,辛弃疾有一首《木兰花慢》,是在中秋节的时候喝酒,叫“中秋饮酒达旦”,彻夜喝酒非常痛快,他就用天问体,就《天问》是屈原的作品,来作《木兰花慢》以诵月,他就是来写这一天自己的感受,说:“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王国维读到这一句就拍案叫绝,说:“词人想象,植物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首词特别长,这里面的几句为什么会让王国维拍案叫绝?他认为辛弃疾有想象力,他直接说出了月亮绕着地球转动的原理,所以这就跟科学家的研究完全吻合,可以说辛弃疾和现代科学家心神相通。
所以我们也会跟王国维一样的感叹,就发现真的有一些杰出的人,像亚里士多德这样,就坐在自己家里面靠想象,他就说地球是圆的对吧?那是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境界之大,其实是有宇宙观的。
那接下来,我们就在《人间词话》里和纳兰容若劈面相逢,这是王国维深爱的词人,他爱纳兰容若到什么地步呢?王国维集了一些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他认为非常非常漂亮的句子,比如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这四句是分别出自不一样的诗,这些诗都非常有来头。
“中天悬明月”,易中天先生,他说他的名字就是从这首诗里来的,所以一听就是非常的高洁,而且很有古意。
“长河落日圆”我们都特别熟了,王维的。然后这些句子,王国维说是境界中最为高级的,那么这些句子,这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那么如果在词里面,找能够写出这种境界的人是谁?“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就只有这个人,他写塞上的那些词,比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里面有一句“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几乎可以和前面这些句子媲美。
那我们简单地说一说纳兰容若。他是一个贵族子弟,他的父亲叫作纳兰明珠,是重臣。然后纳兰容若从小就生得漂亮,而且非常的有才华,家里面的人对他非常的宠爱,他的名字叫纳兰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所以后来他的诗集被手抄本,流传在街巷的时候,就叫《饮水词》,这是他的号。
他其实就是满族的大姓,而且他22岁就进士及第,就是考运也非常好,而且他有一个好朋友,这个人很厉害,就是康熙大帝。对,他深受康熙的赏识,康熙不管是打猎、骑马、下棋、谈论政务和写诗作对,都带着他,所以这个人是贵不可及的。
但是纳兰容若在31岁的时候就早逝,他写的词的词风叫哀感顽绝,就是用情非常的深,而且非常的亲密。又因为纳兰容若跟自己的妻子,结发妻子卢氏感情非常好,他给卢氏写了很多词,卢氏也早逝,而且史书记载说卢氏早逝之后,纳兰容若就一病不起,也导致他后来也死得很早。
所以大家就会觉得这个鸳鸯蝴蝶命,这个人貌美有才华,文章武功都那么好,还如此深情,天哪,这个地球上这种人也非常少。所以纳兰容若一直被很多女孩子喜欢和追捧。
但纳兰容若其实也是一个性情很忧郁的人,他的父亲明珠有一次看了那个《饮水词》,就儿子已经火到这个地步了,外面人都知道你们家有一个写词的人特别特别的厉害,已经是偶像了。
他的爸爸拿来这个《饮水词》翻了一下,老泪纵横,就坐在床上大哭,说这个孩子他什么都有了,可是他怎么这么不快乐?这《饮水词》写的都是不快乐的情绪,而且写得那么的哀婉,让所有的人看了以后,就想起你一生中不快乐的事情。
那么在王国维看来,纳兰容若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么对他的脾气。你说忧郁,对,他们两个的确有共同的气质,你看他的身上又藏了一部分的纳兰容若。那他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唯此一人而已。”
他是说,纳兰容若是用真实自然的眼睛观察事物,用真实自然的词语书写感情,因为他是满人,他是满族的贵族,他刚刚到了中原,并没有沾染那些酸溜溜的这种习气,没有那些刻意雕琢的词藻,所以他能够如此真切。在王国维看来,自北宋以来,只有纳兰容若一个人可以做到如此的真挚自然。
这就是我们有的时候,让小孩子读书、写作文或者是学画画的时候,就一定不要过早地去教他很多的东西,就害怕把他教坏了,就一旦沾染上习气,反而就是被污染了,没有了那个天真的、诚挚的那一面。
那王国维就最为推崇纳兰容若的自然,那么你会说看到这里,就觉得古典的东西特别了不起,我们现在就越来越糟糕了。那鲁迅先生也讲过,说唐以后再无唐诗。过去的东西一定都好吗?王国维的答案非常明确,他说不是。
他的观点很明确,他说大概一种文体流行久了,弊端就多了,然后就形成了常见的套路,即便再杰出的诗人,你在套路里面,也很难写出新意。
所以王国维是反套路的,但他也很清晰地说,四言诗衰落之后就有楚辞兴起,楚辞衰落就有五言诗的兴起,那五言诗衰落就有七言诗兴起,那古体诗衰落以后又有律诗、绝句兴起,那么律诗、绝句衰落之后,又有词的兴起,所以如果说后面的文学,后面的艺术,后面的人就一定不如前人,王国维是不同意的。
但是就拿一种文体来说,那当然是这样,就唐以后因为不再玩唐诗了,所以自然唐诗就在唐到了顶峰,但是后面的人,也自然有后面人创造出的好。
这倒是很符合《易经》里面的道理对吧,就是所有的好的东西,在于一个异字,只有改变是永久不变的,我们要接受改变,在新鲜的事物里面,找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东西,这是王国维推崇的一个观点。
但虽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好,那么好的东西还是有标准的,王国维也讲得很清楚,他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就是诗词,就那些真正好的作品,大家的作品,他写感情必定沁人心脾,他描写景物必定是逼真灵动的,可以让我们耳目一新,非常开阔,他的词句是脱口而出。
那王国维最反对的是矫揉造作的,化过妆的这种状态,带滤镜的,它没有多余的修饰 ,就是天然,那为什么他可以做到呢?因为他观察得真切,然后他的体悟非常的深入,诗词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
用这个标准来判断古往今来的文人,或者是作品,应该没有大的差错。所以如果都能够用这个标准来看,文如其人,那就是表里如一的。
那对于诗人和文人,王国维有比较高的标准,他说:“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就是做人之道是什么呢?文人之道是什么呢?所谓的那个风骨和气节是什么呢?
王国维认为,诗人如果能够做到写作的时候不奉承、不过誉、不誉美、不讽刺、不为功利之心而写作、不为应酬而胡乱地吹捧别人、不过度使用典故,也不刻意地雕琢和修饰文字,那么基本上就达成了,“此道过半矣”,你就能写出沁人心脾的、逼真灵动的诗词。
那我们想一想,真的是字字箴言。那诗人其实格局怎么样才能大呢?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他就在讲说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你必须深入其中,那也必须跳出其外。为什么要深入其中?只有这样,你才能准确地把它写出来。那为什么要跳出其外呢?只有跳出来,你才能够理性地观察。
这个就是后来西方哲学家所说的“介入的旁观者”对吧,我们对于生活的这个真理之道的把握,既要介入,又要旁观,否则就会偏颇。
那王国维也讲说诗人必须有点傲气,有点傲骨的,否则写不出好东西。那具体表现在什么呢?他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什么意思?就是你这点傲气,傲到什么程度?要能够对待清风明月,像对待自己的仆人一样,所以你才能够傲视万物,才能写出俯瞰天下的好东西。
那接下来,你又要尊重万物、敬畏万物,这样才能够跟一花一鸟心灵交融,听得懂它们的语言,被它们所感动。这句话我觉得非常的厉害,这是艺术家特别珍贵的品质。
那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些诗,你看起来非常的淫荡和下流,比如说“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就是有一个女孩子在这里抱怨,说我原来是娼妓,我后来就嫁给了一个浪荡哥,结果这个浪荡哥把我娶回来又不理我,天天在外面玩,寻花问柳,那我怎么能够独守空床呢?我忍不住呀,我得去偷人了。
他说你看,这个听起来是非常的放荡的,那这个是不是很大胆,这个道德完全不好。可是王国维是这么评价的,他说这个看上去就觉得她非常的淫邪,非常的鄙俗,好像是不值一提到了极致了,这个荡妇我们都可以羞辱她。
但王国维恰恰不这么看,他就非常体谅这个女孩子,他认为她感情真挚,而且表达非常的自由,所以读起来你只觉得很真切很感人,这是一个精力饱满的女孩子。
她也情有可原,这个人你既然娶她回来,为什么不好好地对待她?她对自己的身体是有自主权的,她有要求有欲望的,这个女人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她的欲望,在王国维看来,这是非常真挚的。
所以他反而认为,这个诗写得特别好。而且他说,孔子也讲了,“岂不尔思,是室远而。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那这其实表现了同样的一个道理,也就是说有一些淫词和鄙词的缺点,根本不是因为它下贱,因为它道德不高尚,而是因为它太过虚假和浮夸,只要感情真挚,表达越自由,在王国维看来,那就是越有境界。
简单地读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你会不会就觉得好有新意,而且很多地方会给你很大的启示,这就是《人间词话》的妙处。如果你真的感兴趣,我还是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地去读它,一万五千字,六十四条,并不长,但是每一条都可以反反复复地学习,而且对应在我们的做人、处事和表达交往上面,都非常有益处。
那这个书中还写了一些,比如怎么样写作文?什么叫作好的作文?就是不隔。什么叫作不好的作文?就是跟人隔着,总觉得他写的根本不是你心中所想的。那除了这六十四条之外,其实王国维对于自己的手稿,他是经过了大量的修改和删减的,那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助理把没有收到这个定稿本里面的一些小条目整理了出来,也附在这个书的后面,其中有一些也真的是至理名言,我就简单地读两条给大家听。
比如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也就是说习气是不好的,它是会泯灭人的灵性和真正才华的,所以不要被困在一些语法规范里面,这样才能够自由的创造。
比如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 而二者随之矣。”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这种气质、神韵,其实都不如境界这个词更加的立体和深刻,只要你有了境界,这才是核心,那气质、神韵、诗性、灵气等等这些词都随之而来了。
所以整本《人间词话》,王国维全是在写境界,而境界这个词,就是我们一生要做的功课,它就像我们头顶上的星河,当我们举头仰望的时候,其中最美的星辰,拥有宇宙秩序的星辰,必然都是有境界的星辰。
随笔/恒之馨(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