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友广场想法
如果海瑞拿到了权力的剧本,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如果海瑞拿到了权力的剧本,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作者: 刘敏514 | 来源:发表于2024-01-15 09:16 被阅读0次

    答案是:不会。

    最近二刷《大明王朝1566》这部神剧,常看常新,如果《甄嬛传》排我心目中第二的话,那么这部《大明王朝》必须排第一。

    《1566》整本电视剧46集,其实主角就是两个人:海瑞and与他相爱相杀的皇帝嘉靖。46集的前半部分,讲百官如何在海瑞的冲锋陷阵带领下,破坏“改稻为桑”国策,顺便助清流和皇帝把严嵩拉下马的故事;后半部分,讲海瑞如何死谏皇帝,发表他那篇千古奏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海瑞与嘉靖,小说中两位“至阳至刚”cp组合,碰撞出46集精彩火花。

    作家刘和平的笔下,海瑞无疑是光芒万丈的清官,爱民如子,心怀天下,向往尧舜,忠孝两全。在斗争的过程中既有勇气又讲策略,擅用大明律法为推进自己的理当行为保驾护航。可谓有勇有谋。

    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海青天,是大明王朝的精神支柱,也是儒家文化的正统代表。

    百姓最爱看反腐抓贪官。贪官固然可恶,但若是所有官员都像海瑞一样,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最近又看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恰好这两本书都讲了大明的七个重点人物,其中一个交集便是海瑞,两位作者也不约而同给了海青天与《1566》中不同的评价。

    在《万历十五年》里,海瑞是《古怪的官僚模范》;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里面》,海瑞是《偏执症患者》。

    两本书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位留芳百世的清官做了一个侧写,但在我看来,海瑞这样的人固然可敬,可能还是越少越好。

    一是无视人的本性,吹毛求疵,追求道德层面的完美无瑕与制度层面的铁面无私。殊不知他固守的法制与操守,在当时已是200年前的产物,远远落后于时代。

    “现在又要回到海瑞。他把洪武皇帝提倡的原则奉为金科玉律,不准民间制造奢侈品,诸如忠靖凌云巾、宛红撒金纸、斗糖斗缠、大定胜饼桌席等等,都在严禁之列。”

    “希冀以个人的力量,领导社会回复到历史上和理想中的单纯。但是他和洪武皇帝都没有想到,政府不用技术和经济的力量扶植民众,而单纯依靠政治上的压力和道德上的宣传,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俭朴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提倡俭朴,充其量也不外是一种手段,意在使行政问题简化,以适应政府本身的低能。”——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正如邓公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海瑞却一味刻意用自己极高的道德标准和极低的生活水准要求所有人,包括“士农工商”,无异于刻舟求剑,打造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最后往往毁于通往乌托邦的路上,类似的还有王莽。只有尊重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有可能实现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二是忽视社会运行规律,痴迷于找到一剂良药,快速解决所有问题。以为找到问题的根源:皇帝的不作为与百官的贪腐,拼死一谏,让皇帝振作起来即成尧舜,天下大同。作为一名政治家,简直幼稚得可笑。

    “在海瑞的身体里,在历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体里,总是汹涌着激进主义的热血。他们总是认为,有那么一种终极真理,可以解释整个宇宙,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你找到了这种真理,坚定不移,大刀阔斧,就可以粉碎一个旧世界,换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新世界。所以,他们做起事来,总是那么唯我正确,总是那么激烈绝对,总是那么一步不退,总是那么缺乏建设性空间。而他们的失败,也总是脆败。王安石如此,海瑞如此,康有为也如此。”——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三是不讲方法,不与他人合作,高举道德利剑无差异打击所有人,无论是上级还是同僚还是下级,如唐吉诃德般孤军奋战。为清廉而清廉,为道德而道德。

    “愤愤不平的海瑞终于在1570年春天被迫辞职回乡,在提出辞职的奏疏中,他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这种一概骂倒的狷介之气,使他在文官集团中失去了普遍的同情。”

    “接近1587年年底亦即万历十五年丁亥的岁暮,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是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万历十五年》

    “海瑞的品质无可怀疑,然而办事不能通达。这样的人只能享受名誉上的尊重,不能任为实职。”——《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独木不成林。没有团队的孤胆英雄尚难取得成功,更何况腹背受敌的清官海瑞呢?

    四是缺乏人性,一味愚孝,身边人或逃离或惨死,家徒四壁的海家如一个百幕大黑洞,吞噬着除了海母与海瑞之外的其他所有人,上演着一部活生生的人间悲剧。

    “海瑞对孩子教育严厉。他对自己的女儿从小就进行男女授受不亲的教育。一天,他见五岁的女儿在吃饼,就问是谁给的。女儿答是小童。海瑞大怒:“女孩子怎么能吃男仆的饼!你饿死吧,这样才不愧是我的女儿!”这小女孩也颇为倔强,竟然真的从那天起不吃东西了,家人百般劝解也不管用,终于在七天之后活活饿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在《1566》里的海妻,应该是作者刘和平笔下美化过的某一任妻子,但并非真实历史中的任何一位。

    “他曾经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他的第一位夫人在生了两个女儿以后因为和婆婆不和而被休。第二位夫人刚刚结婚一月,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逐出家门。第三位夫人则于1569年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第三位夫人和小妾一人先后生过三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按照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海瑞抱恨终天的憾事之一。”——《万历十五年》

    令人咋舌的礼教约束,给海家带来灾难性的结局。而这一切的主导却完全是因为海太夫人的刚烈与海瑞的不近人情。海瑞一整套完美主义的施政纲领,放在自己家庭的实验田中均全盘崩塌,更何况放在国家那么大那么复杂的体系内呢?

    在我看来,海瑞的出发点并非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是为了青史留名。希冀统一简单标准之后人人自觉,建立一个静态理想化社会,在那个社会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大同,所有人安贫乐道又安分守己。

    “海瑞终于死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冬十月十四,病故于南京。消息传出,整个大明官场都松了一口气。这个麻烦制造者终于消失了,人们不必再绷紧神经。海瑞终于去了他应该去的地方:神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海瑞拿到了权力的剧本,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xh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