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见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看见问题跳出问题的人。
回到我们生活日常,比如:孩子吃饭特别慢,怎么办?
大部分人会绞尽脑汁想,怎么制作菜谱更吸引孩子呢?怎么哄骗他给他奖励才能好好吃饭呢?
有一个爸爸,是这么解决问题的——
他跟她女儿说:“来,我们比赛,看谁吃得更慢。”
女儿就很开心,他们俩就慢慢吃,最后女儿赢了。这位爸爸说:“好,下一次我们再来。”
比了好几次,这位爸爸都比不过她。然后他说:“那我们下次比谁吃得快,你肯定比不过我。”
她说:“那不一定。”下次吃饭她吃得飞快,她又赢了。
不去把吃饭慢看成一个问题,而是把它看成一个资源。这是跳出固定思维框架的奇妙一笔,似乎没做什么,就解决了难题。这位爸爸叫李松蔚。
在他看来,「问题」有时候并不是问题。
举个例子,有一位同事H,她的女儿正在读小学,写作业特别慢,常常要陪着她到晚上10点,动动这扣扣那,就跟凳子上有钉子一样,怎么催都没用。这真的是无数家长的痛。
于是,李老师给她支了一招:你把工作带回家,女儿做作业的时候,你就加班,而且,注意哦,不是你陪她做作业,而是让她陪你加班,作业做得越慢越好。
H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本以为女儿还是跟以前一样磨蹭,没想到女儿却说「妈妈,我没法慢下来」。最后,平时要写3个小时的作业,直接缩减到30分钟。
乍听这办法太不靠谱了,其实背后用到的是心理学中的【悖论干预】。
不把「慢」当问题,而是把「慢」变成孩子的能力,这时孩子就可以自由掌控、自己选择到底要不要慢一点。
跳出问题的框架,时常伴随意外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