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令人犹豫不决的问题。
比如,当你作学生时,在暑假之前做了满满的关于暑假要做的事情的计划,但到暑假的时候就变成打游戏看小说追美剧看动漫?并且在暑假的某个时刻当你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或许会问一问自己→还按计划走不?
比如,想要好的身材,在这方面上,不管你采用的节食还是轻断食还是运动或者以上几者以任意形式结合的方式,不管你做了怎么充足的心理准备,你依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坚不坚持?
比如,当你对职场人的行为不满时,你可能在想→要不要反抗(在你知道他或她可能根本不会听你的话,而且提出来后可能会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的前提下)
再比如,你每天在工地里不管风吹雨打地打工,在对未来感到焦虑的时候你的老板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去做包工头的机会,你很兴奋,但很快你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你得承担事故赔偿的风险,而发生事故的赔偿不是你能承担的,再说你首先也筹集不出钱来还了早先的工钱,所以你犹豫了→承不承担风险?
我把这些问题分两类:
拖沓问题(要不要继续下去),追求更美好生活遇到的阻碍问题(改不改变)。
对第一个例子,你是因为想要做这些计划中的事情才列了计划,对你来说,做计划中的事情的优先级肯定高于散乱没有定数的暑假活动。对第二,三,四个例子,要么获得更理想的生活,要么忍受现在的状态,如果不加思考地让我们选择,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改变。
然而,为什么不能像不经思考选出来的那样去做呢?为什么对于二选一的问题人们总是选择了最糟糕的选项?
我把在那两类二选一问题中选择了糟糕一项的原因归结为三类:
在生理上抵制不了诱惑,在理智上看不到长远利益,作为个体无力抵抗集体。
先说说计划。
对于制定计划,人们总是倾向于在一个过度理想化的未来生活模型中做出任性的计划。但最后他们总是发现自己或是没有时间,或是没有毅力坚持下去,为什么会这样?
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要跑40多公里的路程,时长2个多小时以上。
如果不考虑其它,只是做个理想的计划的话,我们用路程除以理想跑完的时间,得出速度,然后一直按着这个速度跑下去。
但实际参加过马拉松的选手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途中你的身体可能出现各种不适,而且你有时还需要停下来补充水分,而且最后的十公里对意志力的要求更是严苛,一松懈就有放弃的可能。
如果我们把这种情况代换到暑假计划中,就会发现,发生的种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比如,你信心满满地计划一个小时复习一本书,但途中你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持续不了那么久,而且书中的很多东西你根本还没有内化,你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抠观点。结果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于是我们知道:在计划中总有很多未知的突发因素
如果你总是把计划规划地理想而精密,那你的计划就更容易因为这样的小事被扰乱。因为你可能在下一个时间段内存在只有做完目前时间段内的任务才能继续的任务。而且由于自尊心或其它心理因素,你的心情会被扰乱,破坏到何种程度还是个未知数,但其影响却是必然的。
糟糕的计划还会招致生理层面的诱惑。这点相信对于想塑造理想身材的人来说再了解不过了。不管是减脂还是增肌亦或是体能训练,都需要一套严苛的训练和饮食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会想要休息或吃我们想吃的食物。而且这种渴望是难以抵御的,并会伴随着我们的在这件事上越集中而变得越强烈和难以控制。
那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不就可以了吗?
可以不毫不犹豫地说,任何一个计划不可能预料到所有影响因素并完美地去配合,而且计划产生的生理诱惑不可能消除,只能削弱。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灵活的计划。它能适应变化,同时又能削弱可能产生的生理诱惑。
马拉松运动员是怎么做的?
显然,让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去比赛时去考虑到整段路程是不合理的。这就如同要求你在整个比赛时都要时刻注意到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以及执行通过考虑全局变量制定的计划。我们说过,意外情况的发生会破坏计划,生理的诱惑可能会直接结束计划。
通常情况下,马拉松的运动员们在踩点的时候就做好了对整段行程的规划一一不是从整条路程入手,而是记住路上的一些标志物品(可能是路标)。把一个又一个的路标当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这样做比总想着跑完全程的选手来说好太多了!虽然跑的路程一样,但选手的感受却不一样。当前者出现生理上的诱惑的状况时,他看到的是难以企及的终点。而后者遇到同样情况时则可能饱含着热情想着“再坚持一会儿,快到下一个小目标了,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而且这下就又少了一个小目标了,感觉身体又变得轻快起来了!”
而遇到偶然事件的时候,前者的节奏会被打乱,因为他始终以全局要求的速度或节奏运动下去的。而后者仍然有少部分精力应对突发状况,直到跑到下一个下目标处就又可以回到原先的节奏了。
所以,不要急于对全局的了解和计划,而是将你要完成事情分成多个小计划,再根据实际情况(比如不满意节奏想要调快一点之类的)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