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段话出自鲁迅杂文集《华盖集》的《这个与那个》一文中的第三部分《最先与最后》。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名言。鲁迅先生讲的是体育竞技中我们对待运动员的态度。其实,我们民族有个很落后的文化传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常以胜败论英雄。反映在我们教育上的分数论升学率就是胜王败寇思维方式。用一次考试定成败或用一次升学清华北大定人生不仅是错误的,更是有害的!可是我们常常把优胜者作为民族脊梁,对那些坚持努力默默进取的后进生和鼓励后进生、宽容后进生、帮助后进生、不放弃后进生的老师、家长,我们必须知道,鲁迅认为他们更是民族的脊梁!有时候,甚至是人类的脊梁!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你看到那三个小板凳,和那个让人嘲笑的小孩,你会想到那个惊艳一方的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吗?幼年的爱迪生学习母鸡孵蛋,让人忍俊不禁,谁能想到他就会是一生那个拥有一千多种伟大发明家呢?类似小板凳的手工到处都是,类似孵鸡蛋的傻事时有发生,想爱迪生那样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也无处都在,也许千里马就在其中,而身为师长的你是伯乐吗?你是不是讥笑过或者看不起或者放弃过爱迪生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称为“难教学生”,身为校长,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儿童,他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有了这样惊人的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转化“难教儿童”卓有成效。所以,他是教育家!但是每个老师虽然不是教育家,却要有教育家的研究和耐心!,要先转化自己才能转化后进生!
李镇西老师认为,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转化——实际上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在这里,所谓“转变心态”就是换一种眼光。换一种什么眼光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也就是儿童的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是的,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偶尔也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就是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换做你,你能做到吗?成人听一堂枯燥的报告都觉得度日如年,可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教室里受着残酷的精神折磨——听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他容易吗他?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你作为老师具备吗?
李镇西老师还认为,“转化”永远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后进生都能够被转化。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能将所有后进生全部绝对转化,因为一个人的转化需要合力,包括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各种力量,还有他自己上进心和毅力,等等。教师只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说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影响和调动其他积极力量共同转化后进生。但即使如此,我也不敢说任何后进生都可以被转化。第二,任何一个学生被转化的程度也不是绝对等同的,有的可以转化得非常优秀,甚至出类拔萃,有的可能是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意识到“转化”相对的,就能够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甚至放下不应该属于自己的负疚感。
当然,对于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因这种“相对”而放弃或哪怕有一丝一毫地放松我们对这些孩子的责任与努力。无论如何,做总比不做好。
王德军老师研究发现,后进生转化是一场“攻坚战”,它需要教育者、家庭和后进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没有团队协作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教育需要走心,后进生转化更是如此,正如理解教育的倡导者熊川武教授所言,后进生转化需要教师的“四心”,即拥有热心,强调教师要付出真情实感;知心,要求教师要善解人意;用心,就是以巧代拙,教师要有教育的智慧;耐心,需要教师锲而不舍,屡败屡战,给后进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后进生转化需要家长走心,就是要家长有接纳和改变之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且不可替代,在后进生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与家庭教育有关,正如一些班主任常说,“搞定后进生有时候相对容易,搞定后进生家长就很困难。”家长走心,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其次,家长要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不越位亦不缺位;再次,家长愿意为了孩子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期待和行为,把孩子身心健康作为孩子发展的首要目标。
有个定律是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后!为优胜者鼓掌,也为后进者加油,不仅是我们应有的姿态和素养,更是一种人性高贵和圣洁!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刘铁芳教授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的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
花期不同,静待花开!鼓励激励,鼓掌加油,让教育发生美好,让美好成为教育!
请为后进生鼓掌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