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2017年第42本《成功,动机和目标》

2017年第42本《成功,动机和目标》

作者: 赵秀丽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21:51 被阅读21次
    2017年第42本《成功,动机和目标》

    关于作者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博士,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自我管理类书籍,它描述了人到底该如何为自己制定目标,以及怎样做才能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

    核心内容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把实现目标

    * 应该给自己定什么样的目标?
    * 怎样做才能更容易实现目标?
    * 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能让我们有长久的自我成就感?    
    

    详细如下:
    一、应该给自己定什么样的目标
    作者认为目标的分类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型目标,一种是进步型目标。
    1 表现型目标
    心理学家也把这个叫做“绩效目标”,就是展示自己聪明,有才,比别人强。如果你追求这样的目标,你就会专注在获得一个特定的结果。
    这样的目标有什么好处呢?能给人带来动力,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绩效目标高的学生往往能拿到更好的成绩,绩效目标高的员工往往能有更好的工作成效。但是这种目标是双刃剑,因为那些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与自我价值有关的因素,在带给人动力的同时,也削弱了人们面临困境时的灵活性。
    2 进步型目标
    拥有这种目标的人本身不太关注结果,他们用“进步”来衡量自己。心理学家对这种目标也有一个特定的词,叫做“精熟目标”。有这种目标倾向的人,在意的是自己发展或增强某种技术和能力。他们在意的是进步,是成长,比较的参照物是旧版的自己。在追求进步的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会像追求表现型目标的人那样容易沮丧无助,他们会找出路和方法,然后行动起来。他们很少会过早地放弃,往往能坚持到此,逐步达成自己真正想达到的目标。

    1. 追求哪种目标
      追求进步型目标的人看重的是过程,追求表现型目标的人看重的是结果。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优先顺序和聚焦的问题。
      对于容易和熟悉的事情,表现型目标更容易使人达到更高的成就。对于困难和不熟悉的事情,进步型目标更能坦然面对困难,一点一点持续取得进步,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两种目标没有谁更好或者谁更不好,人们应该根据所处的阶段和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来有战略性地选择自己的目标。
      作者在书里面给了一个比喻,她建议我们把目标想象成眼镜中的镜片。你追求的目标不但决定了你的视野,也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你会因为这个选择注意到什么,如何理解这些信息。更换目标就像更换眼镜,你看待事物、理解信息的方式也会改变。
      心得: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就是这部分内容,我知道了自己做事的方式是追求表现型目标,对于自己擅长和熟悉的事情能够投入很大的经历企图做到极致,让别人看到直接极好的表现。对于自己不熟悉和困难的事情浅尝辄止或者干脆拒绝,错失了很多原本可以更好成长的机会。我仔细想了一下为何我是这种类型的人?原来从小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都是聪明能干,久而久之自己也是这么看待自己,而且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今后要看书转换自己的观念了,要勇于挑战自己不擅长却对自己成长有利的事情。我也明白了自己为何总是苛求完美--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更明白了自己常常在重要事情上推延的原因--害怕自己做得不完美。在《向前一步》这本书中,“不求完美,只求完成”将称为我对自己的新的要求。
      二、怎么做才能更容易实现目标
      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制力,一个是信念。在操作层面具体的实施方法叫做心里对照法。
      1 如何训练自己的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依照目标采取行动的能力。
      心理学家发现,自制力就像一块肌肉,是有强度的,而且还会变化。环境不同,自制力也不一样。
      关于自制力的内容我在其他书里看过,这部分内容我略过。
      主旨就是合理分配、控制和训练自制力。把最困难的事情留给自制力最强的时间来完成。
      2强烈的信念
      相信自己成功的话,真的就有可能成功。
      这句话我们听过多次,作者强调的是除了相信自己之外,还有避免盲目乐观。也就是在实施目标的路上,要充分估计到行进路上的困难,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预案。具体如何做呢?采用心理对照法
      3心理对照法
      什么是心理对照呢?就是首先,你要相信目标能实现,然后反思,实现这个目标会遇到什么障碍,估算自己成功的概率。如果成功的概率比较高,那就果断去行动。如果成功的概率不高,那就理性地放弃,去追求下一个目标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你真心相信这个目标能实现时,心理对照这个方法才管用。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成功,这个方法反而会让你从目标中解脱出来。
      实践证明,认为自己能完成目标的人使用了心理对照策略以后,通常比那些只幻想美好结局的人表现得更好。
      三、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能带来长久的成就感
      作者在书中也引用了心理学领域里面的”自我决定理论”,阐述的三种人类天生的需求: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权。凡是能够满足这三大需求的目标,才会给我们带来长久的成就感,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
      1关联感
      关联感表现的,是爱与被爱的渴望,这是我们一生都在建立人际关系以及亲密关系的原因。人其实都是害怕孤独,渴望连接的。所以我们会参与各种组织,社团,浸泡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地刷社交网络。我们人类对关联感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人类的特点就是总能从新关系或更深的关系以及更强的归属感中获益。
      2 胜任力
      是标志着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去影响周边环境,来获得个人所需要的资源的能力。一般来讲我们会认为智商高的人能力高,其实也不尽然,在任何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都会满足一个人对胜任力的追求,都是拥有个人能力的体现。比如社交能力,运动能力,情绪表达和解读能力,艺术才能,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这些都能帮我们把人生一步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3自主权
      自主权是关于选择和组织自己人生经历的自由。你可以自由地做你觉得有趣或者符合你天性的事,这就是心理学家所提的“内在动力”。
      我们应该有策略性地选择和追寻自己的目标,去寻找那些真正让我们快乐的目标,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就感。

    心得:根据这三大需求,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近期的工作上的主要目标,发现1和3符合的很好,在2上有些欠缺。在实施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不会树立这个目标,我现在觉得要挑战一下自己。从这个目标制定到现在的实施过程中,我依然有拖延,我也明白了我拖延的原因,我要时时提醒自己采用成长型的目标来要求自己,即使将来真的没有成功,我也从中成长了不少,面对困难也更从容一些。在具体的措施上,我会在每天自制力最强的时间开展这项工程。尽管我没有很强的信念,我知道自己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也会在自己的周围利用环境和潜意识来促使自己行走在这条路上,定期给自己反馈,寻找合理的帮助。 我已经行走在路上,我知道 一定会到达我的目的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第42本《成功,动机和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jl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