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太宗冲动下圣旨

唐太宗冲动下圣旨

作者: 言祎婷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4:03 被阅读0次

唐初,大理寺是全国最高法院,审判来自各地的疑难、死刑以及京官的犯法案件。大理寺不仅有审批权,而且还有否决权,有权驳回审判不当的案件。它的职责是重大的,唐太宗从慎刑原则出发,确立了“大理之职,人命所悬,当须妙选”的标准。

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戴胄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朝廷急需人才,个别士人为了求个官职,不免弄虚作假,谎称“高学历”。后来有一人的身份识破,唐太宗于是下了一道“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的圣旨,但还是有人顶风作案。应选的柳雄隐瞒了伪造的资历,事后查获,按照皇上旨意要处死柳雄,但是“明习律令”的戴胄据法断为流放。

唐太宗质问戴胄说:“朕已下过不自首则处死刑的敕令,你戴胄不是不知道,为什么断为流放,是想让天下人知道我言而无信吗?戴胄反驳说:陛下有至高无上的大权,但既然此案已经交付法司审理,我们就要忠于法律,臣不敢亏法。当时《唐律》尚未颁布,依据《武德律》的诈伪律条文来量刑,只能判处徒刑,流放已经是看在“严打”的面子上重判了,断不到判处死刑的地步。“不首者罪置于死”,显然是唐太宗盛怒之下的旨意,不符成文法的规定。

戴胄说君主要立信,国法也要立信,而且国法比圣旨的立信更重要,是“立大信”,于是他谈了立法与立信的关系。国家立法的目的在于司法,才能取信于天下,君主切不可以一时的感情冲动之言,取代国法,否则就失“大信”。

余怒未消的唐太宗还想拿“取信于民”说事,但是听到戴胄一番“小信”与“大信”的言论,也很快意识到自己是一时冲动。虽然已经亮出了君命一言九鼎的底牌,但是他还是收回成命,以法断流。

相关文章

  • 圣旨下

    校长在群里转发了一个通知: 某时,合唱团在某处排练,某领导带队,请通知你校王赞强老师按时参加,不能请假,收到请回复...

  • 圣旨传媒:微商最好的软文发布网站!

    大家好,我是圣旨传媒创始人李聪,微信:136213360 首先允许我来介绍一下:圣旨传媒:圣旨传媒是深圳市圣旨传媒...

  • 关于圣旨,这些你都知道吗?

    圣旨,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一、“诰命圣旨”与“敕命圣旨”的区别 一至五品为诰命,六品以下...

  • 古代假传圣旨会是什么下场》-花花

    《古代假传圣旨会是什么下场》-花花 古代假传圣旨会被诛九族。 圣旨,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

  • 一道圣旨下

    一道圣旨错了字,逼着我改不许睡。 老公在家不敢改,悄悄来到楼底下。 这趟尘世差好累,不做不写不得...

  • 圣旨

    村里的事情反应到了省里 省里一杯茶后,一纸批文转办市里 市里喝了县里一顿酒 转交给了县里

  • 圣旨

    我们看古装剧,那些公公们到大臣家里宣读皇帝的圣旨时,开头往往都是这8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让人感觉圣旨的开头...

  • 神仙小王妃(26)

    【又下圣旨】 本来以为得到特赦了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回王府几日之后,天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 玄奘法师之“假御弟,真通缉犯”

    历史事实上,唐僧并非是唐太宗的结拜“御弟”,相反,唐僧却是唐太宗政治条令下的“通缉犯”。 小说里的唐僧与唐太宗是结...

  • 10月6日

    圣旨之说从宋代开始,之前称为‘命’、‘令’、‘政’,圣旨开头语各个朝代均有不同,唐朝是‘门下’,因为圣旨由门下省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太宗冲动下圣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kb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