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阅读了繆建平老师的《在好奇中求知,在探究中成长》,深刻感受到了繆老师培养“儿童数学家”的主张和情怀。
一、缘起: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数学
开篇中,繆老师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为了得到真实的答案,他面向六年级的几百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给出了我们这样一份答卷。
儿童需要的数学是活动的、触摸的、生活的、日常的、挑战的、探究的、有趣的、好玩的。又想起了马刚老师曾说的话,小学数学是直观的数学、操作的数学,对比来看,和繆老师的调查结果真的是不谋而合。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的数学应该是立体的、生动的,化抽象直观、化繁杂为简洁,往往是我们平时的策略。同时,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意志力都比较薄弱,所以创设有趣好玩的情境,并让学生投入其中,摸一摸、做一做,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其中,这样一来,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意蕴: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品质
繆老师提出了培养“儿童数学家”的主张,让我心生敬佩。在这个多数老师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现状下,培养儿童数学家更彰显了繆老师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数学情怀。
儿童数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数学品质呢?繆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对数学充满好奇、独居数学慧眼、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信心满满。在繆老师心目中,对数学充满渴求的欲望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未来的儿童数学家。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社会中,都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极大的自信投入到未知领域的探索之中,他们会用形成的学习习惯快速发现新领域的背后规律,反思感悟、总结提升,成为新领域的佼佼者。
三、路径:如何打造儿童数学家
如何培养儿童数学家呢?繆老师给出了“读学、玩学、探学、写学”四种路径。读学,尝试的教,阅读地学,课内课外把数学阅读真正实施起来。玩学,游戏地学,玩耍地学,精心挑选数学游戏让学生动起来。探学,发现地教,探究地学,鼓励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学,反思地教,写作地学,通过思维导图、数学日记总结反思提升,以写助学、以写促学。四种路径,真正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让学生在快乐、严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慢慢成长为儿童数学家。
四、策略:不断践行“三句话”
疑难问题不放过,举一反三找规律,回顾反思产总结。这就是繆老师每每给学生提起的三句话,甚至把它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看似朴实平和的三句话,却揭示了如何“学好、学会”的教育真谛。
学,贵于思。读完本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教育工作者整天也在忙忙碌碌,甚至忘记了思考、忘记了规划、忘记了我们应该走向何方。培养儿童数学家,应该是我们背起行囊重新出发的新里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还需要继续风雨兼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