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学霸社群
第十周+《思维模型的刻意练习》课堂笔记+太阳草#新学霸社群#

第十周+《思维模型的刻意练习》课堂笔记+太阳草#新学霸社群#

作者: ddb440065a64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14:23 被阅读1次

刻意练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21天训练法
这个方法针对简单的身体记忆是有用的。现在有很多社群就是做这种类似的打卡活动:21天早起打卡,21天阅读计划,21天跑步行动……这种简单习惯的养成,有很多是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做到的。但它只适用于简单的身体记忆训练。
2、1万小时天才定律
1万小时定律对于那些有明确规则的活动或者项目,确实有很大的用处,像体育运动,掌握规则,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收获。但它也不适用于复杂场景。
其实我个人很不喜欢这个定律。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就觉得很搞笑,1万小时就可以训练成天才,那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稍加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当时在书上看到的是举得郎朗的例子,郎朗如今的成就,看起来挺符合这个定律,但是像郎朗这样勤奋又刻苦练习钢琴的人难道少吗?为什么取得如此成就的只有一个?我们都知道,艺术这种事情很讲究天赋,如果你对音乐不感兴趣,没有灵感,练习再多也仅仅是掌握了技巧而已。
3、结合场景,不断训练反思、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
我们身处的环境,每天所做的决策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对错,我们有大量的决策要做、要判断要取舍。这个刻意练习的核心就是要替代我们大脑的神经链,把原来的那些混乱的、无序的、错误的、旧的神经链条替换成新的、科学的、有序的神经链。结合不同的场景去做可以练习,才能把思维模型训练成直觉,在需要时瞬间调用。

思维模型内化成直觉有五个阶段:
1、事先想不起
就是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有这样一个思维模型可以用,例如在谈合作讲方案的时候,准备了两套一样的产品档次给客户,客户对产品百般挑剔,最后杀了个好价钱。
2、事后诸葛亮
方案谈完回来才想起来,应该准备两个样品给客户看,一个便宜的卖相差点,一个贵的品质好点,而两者在买家看来多花10块钱可以买一个看起来有档次多了的产品,何乐而不为?而两套产品实际成本只相差5块。
3、事中有启发
做到一半才想起来,总比事后想起来的好,中间过程可能还有补救方法。
4、事前会想起
下次碰到类似情况事先就想起上次的经验教训,踩过的坑没必要再踩一次。
5、不思量、自难忘
反复经过这种情况,遇事随时都会想起,已经内化成直觉。

绕旧路修新路。
原来的神经链调就是“旧路”,就像无数条混乱又绕远的路,因为走的年代久,所以就成了很宽的主路,而我们新的思维模型就是新修的那条近的小路,可是一开始我们会不习惯走新路,如果长期不走,这条路就会杂草丛生,荒废掉。如果我们经常走这条路,最后走得多了,路就宽了,小路也会变成大路,原来的“主路”就会荒废了。
用“反思日记”帮助 自己。
这个“修路”的过程就是一个“助推”的过程。给一个“助推”的环境,帮助我们经常提醒自己要走那条“新路”,“反思日历”就是一个很好的“助推”的方法。
“反思日记”是帮助我们提高自己进步的斜率的杠杆点。
吾日三省互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周+《思维模型的刻意练习》课堂笔记+太阳草#新学霸社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mp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