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等几个生字,(读准“”等几个多音字)会写“”等几个汉字,理解“”等词语意思。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默读、速读、有感情地读、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了解(概括、梳理) (课后练习一)
3.运用 方法(联系上下文、品读精彩片段、结合课文及生活经验、合作探究),品位(理解) (课后练习二)
4.能仿照例句(精彩语段、通过对比发现明了 ),仿写
二、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一般是2课时,自读课文一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般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设置一个情境,在情境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不宜过多,围绕一两个主问题(课后练习题)来设计就行。在主问题下,可以将此主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展示:
1.导语
一般简洁明了,对本节课学习有启发引导作用,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或学习兴趣。
方式有:
谈话导入:如,《海底世界》一课,假期我们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欣赏图片或歌曲导入: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出示图片)同学们,欣赏了图片,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眼中的世界。( 的世界)
直接导入:如《火烧云》一课,什么是“火烧云”?课文里有一句话进行了介绍,请找出来。
调动积累回顾导入:如《女郎织女》一课,同学们,你听说过什么民间故事?能给大家来讲一讲吗?指名说。今天,我们走进“”的民间故事。
分类字词,感受语言情趣:如《乡下人家》一文,屏幕上有三组词语,请大家分别来读读,说说你的发现。
从课题设疑导入: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今天我们来学《金色的鱼钩》,请大家来读读课题,说说根据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
[if !supportLists]2. [endif]字词的教学
可以是单个的字词,也可以是分组的字词
一二年级的课,要有当堂的书写指导(范写一笔一划,笔画书写正确,引导学生从字的演变等方面梳理字,要有走下讲台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三四年级的课,要有对个别字(重点的字)的书写指导(把字写出来,引导学生从字的演变等反面探究字的音形义)。有引导学生对个别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的环节(从字演变、字形、联系上下文、推测)等方面。
五六年级的课,要有对个别字(重点的字)的书写指导(把字写出来,引导学生从字的演变等反面探究字的音形义)。引导学生对个别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从字演变、字形、联系上下文、推测)等方面。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出声朗读(默读)课文,思考:(①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本文围绕“”,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⑤完成表格。⑥理清脉络)
注意:
学段不同,问题设计的难易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一般围绕课后练习题第一题或第二题来设计。
一般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或提取信息能力。
4.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聚焦某个问题(一般是课后练习中品位语言的题)针对课文的某一两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位、理解课文的写法或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或主人公的形象。
①生朗读,感受。结合句子或某句话中的词语来谈感受
②生汇报交流
③感受写法或表达,体会作者情感
④对比感受(一般是句子方面或段落方面)
5.深入探究,合作交流
针对课后练习题第二或三题设计问题。要有评价指标来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注意:
出示问题后,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思考。
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在小组间合作交流。四人小组间要有明确的分工(1号(组长):主持总结 ;3号、4号:说理解;2号:补充)
小组交流过程中,老师要走下讲台,有倾听、指导的动作和小声语言
要有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环节。
老师要有对问题答案的回馈和对小组表现的评价(也可以挑学生来评价。)
6.拓展提升,迁移运用
针对文中的某个句子或片段进行小练笔;或者拓展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7.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要体现自主、减负、增质、学科融合、分层、灵活等特点。不能是简洁老化地说字词抄写或基础训练第几页到第几页,等。
一般为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方法:
摘录提纲法、图形示意法(用符号、线条、图形等,配以简单的文字示意教材内容)、板画赋形法(简笔画等线条勾勒出景、物、人等形象)。
板书设计的原则:
美观、主次分明、规范、直观。忌讳:空、满、乱、散、潦草、错别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