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作者: I李会娟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20:23 被阅读0次

课前:

我叫李卫东,怎么称呼?李老师、卫东老师、东东老师(表示关系非常亲近),把“老师”二字去掉呢?李爷爷!这时大家哄堂大笑,老师:就是要高高兴兴,尤其是下午四点,要高兴,回答对了,称赞,回答错了,鼓掌,这就是分享。接下来我们要分享《月光曲》

主持人:与李老师进行配课的是六(1)班的孩子们。

李老师:你是不是配课!孩子们,你们是这节课主角。


课中:

一、概括课文内容,理结构。

1.概括课文内容:

之前大家都进行了前置性学习,知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从第几自然段开始讲?第二。

谁能用一两句话来把课文内容介绍一下?一学生介绍,很简练,老师出示: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2.理结构:

课文中写到贝多芬弹奏了两首乐曲:以前写的一首和即兴创作的。看ppt,这条线以前是第一首,这条线以后是第二首。这就是他创作月光曲课文的结构。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描述月光曲的内容,102页第9自然段: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二、合作探究创作背景:

这一段中有描述皮鞋匠和盲姑娘的句子。略去。呈现出来。

读之前,先来听一听《月光曲》。

听一会儿,请一位同学听着音乐把这段文字读一读。请所有孩子一起轻声读这一段后面的部分。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意,即兴:瞬间完成。即兴创作容易么?不容易,不能被预料。有规律么?为什么他会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出示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在给穷兄妹弹琴的时候即兴创作出《月光曲》?并画出相关语段。

目标解读:答案都没有在字的表面,而在字里行间。一边读一边体会他的心情,至少找出三个原因。需要多长时间?5分钟左右可以吧。找出一个原因,画出一个,并在边上记上两句。

学生自学,老师记时,提示:读的很快,但不要忘记一边读,一边思考。

自学结束。

展示:找到三个原因的举手汇报:

第一个原因,在第六自然段,盲姑娘看不见却知道这就是贝多芬弹的,说明贝多芬遇到了知音,很高兴。

第二个,第八段,月光,触景生情,即兴创作。

补充:

第三段,贝多芬同情、怜悯穷兄妹。

第三段,体谅哥哥的妹妹,贝多芬很感动。

第?段,妹妹这么热爱音乐,家里却这么穷,还是盲姑娘,贝多芬心中很感慨!贝多芬自己的创作道路亦是如此,心中共鸣!

第二段,盲姑娘断断续续弹自己的乐曲,贝多芬来了兴致!

第?段,蜡烛灭了,月光照了进来。

学生汇报结束,老师小结,ppt展示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是啊,这不是一件事引起的,而是一系列的情节导致的,总结……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这是一系列事件,是一个整体!事件是一个整体,课文也是一个整体!

听琴声——听对话——知家境——遇知音——蜡烛灭了……

兴致——感动——激动——灵感——月光曲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三、由课文说开去,思考这段曲子的深意。

在整个事件中,配乐《月光曲》再读这一段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从整个事件中来看,这里的大海不仅是月光下的大海,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贝多芬对人生的看法。

没人回答,启发:每一处景……

学生:贝多芬对盲姑娘的鼓励!

希望盲姑娘对人生有信心!

是啊,这一段,单独看是写大海的,放在整个事件中,他又代表了很多!没有哪一段是孤立的,任何事件都有关联!

课后

四、拓展与引导思考:

《月光曲》这个故事很美,但却是编的,广为流传,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来看真正的创作背景: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这是贝多芬爱情打击下的创作。

但到底写了什么,没有定论!

等待大家爱好艺术和文学来研究。


听课反思:

这样的结尾与课后作业让我十分意外,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很疑惑:这篇课文是别人瞎编的,我还认认真真地学了一整节,这不是浪费时间、感情和生命么?心中不解又气愤。

名家讲的不是课,他们是在阐释自己的理念。这节课要阐释什么理念呢?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师优课4:李卫东《月光曲》(统编六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qb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