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聊天,谈到关于共享经济的下半场的话题,让我受益良多。
滴滴,Uber,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共享经济,磨拜,OFO,把共享经济拉进了我们的生活。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共享资源,足球,雨伞,板凳,充电宝等等(像共享雪糕,共享盒饭,共享男友这种不严肃的话题,不在讨论范围)…然而野蛮生长过后必定是重新洗牌,大量的打着共享经济大旗的公司倒闭,只有少数公司存活下来。
为什么一个看似朝阳似火的经济模式会很快的陷入寒冬?共享的初衷是把大家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节约成本。正是这个初衷为很多公司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比如你的自行车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租给别人用,但是你怎么保证出租时,自行车的车况良好?别人还给你时,他怎么保证没有把你的自行车弄坏?也许你会说,当面交接不就行了吗?可这样又会增加双方的时间成本,费时费力。导致用户体验差。
如果共享的物品价格不高,使用频率低,也很难成功。比如共享雨伞,下雨在大部分时候是可以提前预知的,雨天室外活动的频率会更低。再说一把雨伞几十块钱,不用时可以折叠很小装在包里也不费事。这种市场,规模能做大吗?再比如共享充电宝,它的价格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安全性如何保证?此外还有像共享板凳,共享足球等……都很难成功。
现在比较成功的几家公司,都是尽量提供标准化的共享服务,提高用户体验。比如磨拜,它不是在各种闲置的自行车上装一把智能锁,而是提供给用户一辆全新的标准化的自行车。滴滴要求车辆价格不能太低,必须干净整洁,快速准时,专车司机还有着装规范。有很多人买了新车做滴滴专职司机。
我觉得成功的共享模式应该具备的几个特点:
1.价格不能太廉价,使用频率不能太低。
2.提供给用户尽可能的标准化服务。
3.如果无法满足最低水平的标准化服务,就要去升级产品以达到要求。(买新的给客户用)
大浪淘沙后,我们会迎来更成熟的共享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