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参加了赛美老师的理财训练营。
虽然由于自己时间安排不当的缘故,没有认真地完成课后作业,但是,还是很认真地听完了每一节课的。
印象最深或者说是最关键的,应该是第一节课《七个财富习惯》:1、年度规划;2、年度复盘;3、健康体检;4、财务体检;5、精读书籍;6、万能账户;7、家庭会议。正所谓,富人与穷人最根本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思维不同;赛美老师强调的这7个习惯,我只能非常惭愧地表示,基本不具备这几个习惯。
1、也许年初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资金做一个大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新的一年的保费等固定支出做一些安排,但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只是简单的加减,把该花的钱存定存起来,避免后期交不了保费。2、年度复盘,就更是没有了,虽然这两年一直有接触“复盘”这个词,也了解“复盘”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很好的去执行。所以,时光荒废,我越混越差了。3、健康体检,仅仅只是公司的福利,如果说有特别的,那就是针对自己的甲状腺跟乳腺,这两年有做专门的彩超检查了。4、财务体检,对自己的收入情况倒是有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是没有分析收入的占比及对自己的开源渠道;对自己的支出情况,前几年倒是有记流水帐,但是,这两年因为工作忙一下,就只有偶尔记录一下了,而且经常会有意外的支出。很大的问题也许也在于自己的预算做太差了,而且执行力也不好的缘故。5、精读书籍,别说精读了,这几年一年也看不了几本书,严重拉低国人平均阅读量。6、万能账户,虽然去年就拥有了一个万能账户,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他的作用。7、家庭会议,暂时执行不了。
针对赛美老师提出的这7个习惯,做了一下自我剖析,明白自己混得如此差,是有原因的。如果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提醒自己不要急躁,一步一步地走,且需朝着有结果的方向走。以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才有可能改变。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老师课上提到的那个N年前就学习过,却依然没有改变的学员。
以年金险为依托而开通的“万能账户”,因为那3%的手续费,我就有点望而却步了。但,其实,很多情况下,所谓的闲钱,我在短期内并不需要;可是,我这种“特会计算”的小想法,就让我觉得好像损失了一大笔钱一样,却忽略了5%复利带来的收益可以弥补这个手续费。而且,虽然说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通过贷款来减少复利的收入,但可能骨子里,我还是有点怕欠钱的,所以,总希望只用自己拥有的钱,而不想去贷款。应该要慢慢向老师学习,将收到工资的每一时间,将钱转入万能账户,而在有需要的时候,再考虑贷款,做资本的积累。
实操课程的“外汇”,“美港股打新”,“可转债”,“基金投资”,前两个对我而言比较陌生,打新债及基金定投,倒是有接触。如果从我第一次定投基金,也过去了十年的时间了,那时候,因为在银行大堂经理的推荐下,定投了一支“混合型”基金,那会应该是2008年左右吧,持有了5年的时间,还没等到牛市的来临,在2014年牛市来临的前几个月,我赎回了。其实那会投入的钱并不多,也忘了自己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急用钱,反正,等不急了,只要再推迟几个月,收益差了不止一倍,相当于我浪费了几年的时间。当时虽然做了定投,但是没有关注,没有做到“赛美老师”提到的“钱在哪里,注意力就在哪里”,也许是因为钱不多,所以,我完全没有在意,导致错过了赎回的最佳时期。以后应该改变这个态度,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既然想赚钱,就应该认真的对自己的现金流做一个规划。
“可转债”只是试过几次的新债打新,但是,在几次没有中签后,就有些失望了。后面看着群里的小伙伴中签后的收益,又是满心的羡慕。坚持还是有希望的,希望后面坚持打新。尝试用“学姐”推荐的方法,试试“可转债”,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外汇”,“美港股打新”,想过要开户的,但是,鉴于现在经济不稳定,还是有点保守的态度。先慢慢养一只鹅吧。
最后,赛美老师提到的个人的金融信用,截止目前,我利用过的“信用”也就是自己的小金库,信用卡套现以及跟父母弟弟妹妹借钱,为了买一个小房子。其他的金融信用,有的不太敢去用,有些不想麻烦亲戚,朋友;仅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我想提升财富的最重要的是,保证本金的安全。尽可能的增加收入管道,只有在我们收入够多的情况下,我们才有更多安排资金的可能。就算是想要利用时间的复利积累财富,也需要先有一只肥美的鹅,如果我们连鹅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指望每天有蛋收呢?
在现有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先控制自己的欲望吧,控制支出,增加收入!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