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02950/974ec3f9b2f6ef4f.jpg)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4日在京举行,媒体对这一盛举的报道整齐划一。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面。像“一带一路”这样在地理、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大跨度的工程,要说沿途不会碰到困难和问题是不可能的。“梦回盛唐”的豪情需要佐以清晰冷静的自省,预见或将碰到的阻碍。
当今西方国家饱受恐怖主义折磨,而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中国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免受侵扰、隔岸观火,其实是我国一贯“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的红利。而现在中国发展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阶段,中国制造和中国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置身事外了。而从主观上讲,中国如果要谋求进一步发展确实需要“向外看”。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代表的西方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如果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真的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国将面临大量工厂停工、出口滞销的被动局面。要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国除了要发展国内市场,还需要让对外贸易多元化,从而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抗逆性。
然而即便我们有心对外开放,“向外看”在实际操作中却受国际环境的局限。太平洋沿岸的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皆是美国盟友,澳大利亚虽然政策亲华,意识形态却站西方阵营;唯有西域是我们全面突围的机会。诚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经济欠发达,但如果中国愿意下本钱培养,并耐心等待,便可以指望这些国家发展成“共同富裕”的伙伴。
中国坚持“一带一路”过程中不输出价值观、不干涉内政,这其实是个假命题。在其他国家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环境建设,如何能不改变当地社会的利益结构?即便中方企业的所有举措都公正透明,也不能保证这份公正不侵犯当地的利益既得者。况且,中国企业是奔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去建设西域,自然不会以不打破当地政治经济生态平衡为原则。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还针对一些东南亚国家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发展出口加工型企业,主要从事纺织、箱包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这是中国早期引进外资发展模式的海外复制,虽然拉动了当地就业,但在共赢的框架下谁是更大的受益者一目了然。
所以,凡是对外扩张便要承担受抵制的风险,无论这种扩展看起来是多么和平、友好。这毕竟是以外力改变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虽然理论上造福大多数,但必定会导致一些人利益受损,而这些人会做何反应就很难预测了。我相信人类有顺应历史潮流而忍受小我损伤的承受力,因此不喜欢用“性本恶”的理论来预测这些人一定会采取极端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我们也不应该排除这种危险的可能性。这还不把文化差异算在内,西域国家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与华夏文明迥异,我们能保证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从管理层到施工队不会素质良莠不齐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吗?
早期的欧洲殖民主义和近代的美国全球霸权进程都为中国的全球发展做了警示:以完全服务本国利益为目标的殖民扩张必然会遭到血腥抵抗;而置历史和文化差异于不顾,以武力强制输出价值观及政治体制便会遭受恐怖主义的报复。“一带一路”事业能否真正赢得参与国的尊重与接纳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历史对中国的考验,这要求中华民族主动让利,不以集团、民族甚至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而是带领世界建立着眼于全人类命运的新格局。
目前,对外中国从文化、教育和民间交流等领域多管齐下,期待加强不同民族间的理解与尊重,其中,资助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为别国培养人才、授之以渔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对内,我们作为中国公民不仅要有包容的心态,更要杜绝随着国力增强而可能导致的妄自尊大。我们为什么爱“梦回盛唐”?因为这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但这份自豪在当今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新格局下略显狭隘,请以盛唐的胸怀慎梦盛唐,请以冷静的头脑立世兴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