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篇文章火爆全网,名字叫《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听起来荒诞,但却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有人辛苦一生都到达不了罗马,而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美国社会学教授安妮特·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通过考察美国不同阶级家庭里孩子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家庭和父母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造就了孩子之间不平等的童年。

我们常说的“人人生而平等”,更多的是指人格或权利方面,而并非资源的平等。资源的不平等包括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受教育程度的不平等和工作的不平等。
这就决定了每个家庭在孩子童年教育中,家长所站的高度,所具备的眼界,能够提供给孩子的财力和物力都大不相同。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高考763分,背着瘫痪父亲上大学的黄来女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精彩回答。
她出生在广西一个贫苦家庭,四岁时母亲借口出门打工,一去就不见了踪影。父亲在运输站搬运货物,每天都累到筋疲力尽。
终于熬到女儿上大学,父亲却不幸瘫痪,不省人事,并发多种疾病。黄来女决定把父亲带在身边,自己一边打四份工,一边上学,一边还要照顾父亲衣食起居。
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神志逐渐清醒,能够与人交流了。黄来女还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学业优异并最终拿到了博士学位,支付了第一笔贷款,为父亲建立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新家。
可以说,从原生家庭来讲,黄来女的童年处在竞争优势的最末端。但是,她没有躺平、摆烂,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生活砸向头顶的压力,一点点化为了自己前行的动力。
我们常说:“没有伞的孩子,更要用力奔跑。”的确,不平等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而能够使这种差距缩小的,只能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不平等的童年,并不妨碍你去追逐更好的人生。
如果努力,能让自己多看到一点阳光和希望,也能让自己的孩子,不用再等十八年,去和别人喝一杯同样的咖啡。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