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黄云满坞沙田稻,白雪漫山荠菜花”,果然呀!微微的晨风中,白色的荠菜花轻轻摇曳,恰似雪花儿翩翩起舞。优美的身姿衬着叶子的青翠,清新至极,灵动至极。
我赶紧支起单车,扑向河堤上的荠菜花海。明天是三月三,三月三煮鸡蛋,怎么少得了荠菜花?这儿是我的老朋友,每年的今天我都会来,为了欣赏美丽的荠菜花,也为了带它回家品尝它成就的美味——荠菜煮鸡蛋。
小时候,我在奶奶身边长大。每年的三月初二奶奶就会挎着一个小篮子,牵着我,出门去寻找荠菜花。荠菜很随和,一粒种子随风飞在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我很喜欢它的随遇而安,因为我们很快就能寻到很大一片。
每逢这样的时候,奶奶的眼睛里总是跳耀着小星星,她不是忙着拔荠菜,而是连杆折起好大一束荠菜花,仔细编成花环,戴在我的头上。然后左右端详着,眼睛里的星星更密集了,笑容也在脸上荡漾开来,荡漾得我以后每次看到荠菜花心里都洒满阳光。
我一边想着,一边美美地连根拔了一大袋开了小白花的荠菜,回家,煮鸡蛋。
荠菜煮鸡蛋的方法很简单——把连根清洗干净的荠菜放进锅里,窝成一个中空的花环。把鸡蛋放在花环中间,大火烧开转成小火,煮5分钟。把鸡蛋捞出来,这样做是防止鸡蛋煮得时间太长,蛋白质分解转化造成营养损失。此刻鸡蛋已经熟了,把壳敲碎。锅里的荠菜再继续煮个15分钟左右关火。稍微放凉之后,把鸡蛋放入,浸泡入味。数小时后就可以食用了,荠菜的清香味道扑鼻,吃在嘴里仿佛把春天都吃进了肚子里,幸福感爆棚。
每年我们都是头一天煮,第二天三月三,细细入味了一夜的鸡蛋正好赶上早晨吃。
餐桌上,我总是会学着奶奶的样子对孩子重复着奶奶的话:“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sì)节,是先秦时就定下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可热闹了,人们喝花茶、吃乌米饭、出门踏青,还到水边去洗濯,祈求去除宿垢,带走灾晦呢。”
“可是没说要吃荠菜煮鸡蛋呀。”果然,孩子稍大了一些之后,扑闪着黑眼睛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一如当年的我。
我像奶奶一样乐呵呵地笑了,解释说:“估计人们认为身体表面的晦气可以用水洗掉,身体内部的洗不掉,那怎么办呢?人们就想到了荠菜和鸡蛋,它们的营养都很丰富,煮了吃可以强健身体,赶走体内的‘凶邪’之气,所以我们也要多吃啊。”
见孩子听得认真,我又补充道:“另外啊,还有个传说。远古时候,楚地的百姓,因为风吹雨打,经常头疼。三月初三这天,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天的孝感),看到百姓痛苦的样子,心疼不已。他便找来鸡蛋和荠菜煮给大伙吃。谁知吃完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伙的头都不疼了。于是‘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便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的眼眶却有些微微的湿润。我看到了当年的我,而奶奶,您在哪里呢?
后来我查了资料,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营养丰富。而三月三的荠菜更胜一筹,因为它们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初春天气又比较寒冷,荠菜生长缓慢,因此药用价值最高,所以三月三是荠菜煮鸡蛋的最佳时间。
不过,就算是没有这些科学根据,我想我还是会把三月三煮鸡蛋这一习俗用心地传承下去,只因为奶奶。
在奶奶家生活的日子里,三月三,奶奶往往是笑嘻嘻地剥了荠菜蛋放进我们的碗里。
“奶奶,你怎么不吃呀?”小小的我好奇心重。
“你吃吧,奶奶不喜欢吃荠菜煮鸡蛋。”奶奶总是慈爱地拉拉我的羊角辫。
后来,我回了父母身边读书。再后来,爷爷走了,爸爸妈妈便把奶奶接了过来。
三月三,我们家依旧煮荠菜蛋。记得奶奶来的第一年,妈妈剥好鸡蛋递给奶奶,奶奶把手摆得像摇蒲扇。妈妈笑着拉长了腔,把鸡蛋硬塞到奶奶的手里:“妈,您吃吧。鸡蛋,家里吃得起!”
奶奶略有些局促地笑了,然而她的笑容是那样舒展,犹如秋天里那美丽绽放的菊花。
又是一年“春在溪头荠菜花”,奶奶,您那个世界里也是“白雪漫山荠菜花”了吧?您一定要记得煮三月三的荠菜蛋,一定不要再舍不得吃了……
奶奶,我想你了!
(本文写于4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