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哲思
呼兰河——萧红的灵魂之处。

呼兰河——萧红的灵魂之处。

作者: 零子日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23:23 被阅读0次

    长大之后再次听到萧红的名讳,已然是大学的时候了。

    在一次现当代文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起了萧红,老师说,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火烧云》这一篇文章,这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篇美文。

    这一篇文章,就是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我暗自思忖,《火烧云》这篇文章我还是记得的,特别是文中那千姿百态的云,像狗又像狮子,一会儿红一会儿紫。

    原来,我这么早就接触过萧红的文章了,这么长时间竟然都没有发觉。

    在那一节课之后,我记住了萧红这个名字,也记住了她的作品《呼兰河传》。

    自古以来,为人物作传的可不少,但是为一个地方作传的,就不多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数萧红的《呼兰河传》了。

    被人们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在香港英年早逝,仅存31岁。

    又一颗文学陨石坠落,长歌当哭。

    萧红短暂的一生,最幸福的日子,恐怕只是童年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最爱她的祖父尚在人世,祖父是萧红心中最重要的人。

    小说《呼兰河传》里就说到为人儒雅正直的祖父,祖父会不厌其烦地教“我”读诗,是“我”的启蒙老师。

    可见祖父在萧红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在祖父逝去之后,萧红说:“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后花园没有主人了,落得一片破败。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是必然的。

    在她人生的最后时刻,还是记起了童年,记起了祖父,记起了呼兰河这个地方,以及那里的人。

    读完《呼兰河传》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逝的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但实际年龄只有十二岁,这时候的她就已经嫁到老胡家当媳妇了。

    她来了,又丢下肉体走了,至死,我们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叫她小团圆媳妇。

    这颇似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大家只叫她祥林嫂,不知其原来的名字。

    萧红得到鲁迅先生的青睐和推荐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萧红用毫无修饰的语言,平白的叙事方式,成功地勾画出呼和兰这个地方的人的无知和愚昧。

    年轻的小团圆媳妇的死,是让人痛心的,可最让人疾首的,是她的婆婆。这个人物,既可恨又可悲。

    可恨的是,她听从了身边看似善良的人们的建议,活活将小团圆媳妇折磨致死;可悲的是,死了儿媳也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是一个被封建思想毒害至深的一个人物,在这么一个封建的大环境里,已经分不清,孰是孰非了。

    小说以小孩子的视觉展开叙述,在孩子的眼里,觉得大人真是可怕,也只有在孩子的眼里,才能看到真正的孰是孰非。

    小镇上的人,都成了没有灵魂的看客和封建势力的帮凶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小团圆媳妇闭上眼睛,却无动于衷。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们看。”

    根据这一句话来判断,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是一个悲剧,十多岁的年纪,花一样的年华,本该是美好的。

    可是,她还没拥有美好,生命在愚昧面前戛然而止了,不得不让人心碎。

    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的序言中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的确,萧红这部作品成功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这些“诱人”的东西,小镇上的人们,以及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俨然一幅写意的风俗画,但这幅画更多的是悲情,更多的是凄婉。

    里面的人,几乎都被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无论是祖父,还是小团圆媳妇,甚至是“我”,都逃不过封建的束缚和命运的安排。

    与其说呼兰河是萧红的童年,还不如说是萧红的一生。

    萧红的一生从未离开过这个小镇,因为,她最爱的祖父埋在那里,她最开心的日子滞留在那里,于是,她的灵魂也在那里,寸步不离。

    老规矩:

    1.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呼兰河——萧红的灵魂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he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