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捉虫】
1)前现代凡事的共同特点:包括生态、认识论以及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平衡或相称在内的宇宙和谐观。
2)柏拉图:公平是一种平衡或相称的观念。
3)亚里士多德:品德意味着极端之间的中庸。
4)希腊人发展的认识论、形而上学和宇宙学中,诸如好/坏、上/下、亮/暗、热/冷等特征只有通过对立特征才能予以想像和界定。从现象学上来看,希腊人视有教养的人为具有和谐所带来的智慧的人:与宇宙及其力量相调和的人。
5)16和17世纪,宇宙学逐渐消亡,被一种新的数学与机械的宇宙学——一种科学性的观念代替。在数学中发现了简单的、有秩序的美。
6)伽利略:将宇宙比成一本大书,它“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目光之下”……伽利略视数学为书写自然规律的字母上帝。
7)17世纪末,牛村出版《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促使新的宇宙学臻于完善。
8)18世纪,拉普拉斯、圣西门、孔德等人的社会空想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工业、技术管理的时代。他们相信现在财富不是由战争和掠夺而是由工业生产创造的。
9)所有人生活的进步、完善和不断的物质增长——在启蒙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观念中——被确立为可以达到的目标。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是笛卡儿的方法论和牛顿的原理,尤其是牛顿的简单的秩序观。但在更深层的水平上,这一观点是封闭的观点。
10)爱因斯坦——认为宇宙中不存在随机性,用一个隐喻来表达:上帝不玩骰子。从思想发展的世纪框架来看,哥白尼和爱因斯坦代表范式的两个极端界限,笛卡儿和牛顿居中。
【思考】
明白了课程学习,需要追溯历史,追溯历史上各种观点的演变的重要性,也就在重读时产生了一丝兴趣。虽然还是不太明白这些,也只能将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与之有关联的梳理出来。
虽然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封闭”的观点,但这里面有一些关键词:公平、对立、和谐、秩序、规律……宇宙学里盛装下这些词语,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浩瀚宇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些关键词的存在——“四被认为是完美的数字,因为它在正方形的几何形式中代表边与角的和谐。”四四方方的,公平又和谐,而且上下左右都根据一定的秩序对立着,彰显着和谐。类似这样的字还可以有“回”字,“边与角”和谐,还有回环包容之美。
那我们设计的课程里,有这些关键词吗?还是有的。在评价里,就必须有公平性。而且这个公平性必须是利益相关者都要参与规则的制定,也要赋权,更多时候进行描述性评价。所有的课程都会追求秩序,凸显人成长的规律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最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研究历史,尊重历史,现代的根基才会稳固一些吧。
“技术管理人员不仅遵循自然规律而且对其予以改进……不再与自然相适应;而是要教化自然、改善自然。进步和完美看起来是可能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水平上来说,的确能说明现代范式并不是一种封闭的观点。改变是可能的,转化是有可能的,“宇宙中不存在随机性”,所有的偶然都是有规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