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和法治

作者: Larissa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17:02 被阅读46次

《大学》读到治国,听起来就很像是夸夸其谈,毕竟国君只有一个,放在21世纪的现代化政治背景中更显得不切实际,儒家这一套东西,怕是过时了吧?

农夫总以为皇帝家用金锄头,不了解一件事就妄加揣测是人性的必然,哪怕明白这个道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

儒家理念上承三皇五帝时代,又被中华民族实践了两千多年,诚然少了点时代性的加持,也不会影响这份智慧的光芒。

从《大学》成书的那一天开始,“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不合适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封建时代读书人对“齐治平”的态度可能想今天小白领对PPT教程的态度类似,实在有违儒家本意。在我看来,齐治平是圣人留下的案例题,学好案例,回到生活中才能做好应用题。修身之后,齐治平无非是把自己的修为推行于更大的范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的道理,道理这种终极思辨的产物,没有最佳适用范围,只有更大的应用范围,只看个人用不用得起。所谓更大的范围,多一个人就是更大的范围,多一个物件也算,多经历一件事情也算,人的格局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变得宏大的。

“治国篇”让我想到礼治和法治这两件事,孔子重礼但没有机会从政实践,秦以法治强国,看起来似乎是礼治弱于法治;回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法治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有点啥事儿还是亲朋相助,这样看来似乎礼治更为重要。要我说,这种把礼和法割裂且对立来看的观点本身就是极大的错误,错误源自对人类社会的误解。

人与人相交流,形成社会,当中有货币、制度、技术等等外缘力,本质离不开“人与人”,你若被人欺负了,定然是不会开心,总要做点啥,不管是报复回去还是发泄一下,就和其他人又连上了线,生活中一件件小事就这样把人和人联成了社会。日久见人心,相处得久了,傻瓜也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人”,如果把这个社会当成一个数据库,数据之中逐渐会分析出一些结论,比如与人友善总比对谁都凶巴巴得好,比如与人合作的时候权责利要对等。

数据库的结论是恒久且稳定产出,有些人读得懂,便可以把这些结论化为己用,或法或礼,都是一层外衣,供其他读不懂的人可以参与讨论。换言之,这些结论都是社会运转中“秩序性”的凝练,是一套能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的密码。

至于如何解读密码,《大学》教了格致诚正。

相关文章

  • 礼治和法治

    《大学》读到治国,听起来就很像是夸夸其谈,毕竟国君只有一个,放在21世纪的现代化政治背景中更显得不切实际,儒家这一...

  • K155(补)《读书笔记4——乡土中国》

    《礼治秩序》+《无讼》 费孝通先生分别阐述了“礼治”和“法治”的区别。“法治”是人依法而治,人在其中也有自己独特的...

  • 《乡土中国》chapter8 礼治秩序

    法治和礼治 法治和礼治,相同点:都是由人来执行;区别:在维持秩序时,用的是不同的力量,根据的是不同规范的性质。法律...

  • 2020-07-01

    礼治和法治 礼治和法治,见称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两大潮流。依照中国国情而论,中国是一大农国,以一个中央政府统治...

  • 人治、法治、礼治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领导者崇尚礼,那老百姓就容易管理了。 现在常有管理者感叹下面人不好管!不好...

  • 法治与礼治

    今天读《乡土中国》读到法治与礼治相关章节,很大程度上解答之前我对法律、公司流程等系统结构方面的困惑。 其实有一个疑...

  • 《治》

    上次说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朋友聊到法治和礼治。今天就从这里入手吧。输入法治的时候出现了法治和法制。查了查,“法...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3

    #礼治秩序# 自古以来就有"法治"和"人治"的说法,但作者认为"人治"不是真的以人的意识办事,"法治"与"人治"本...

  • 荀子的思想特征

    1.政治上,荀子强调礼治,但已经打破周礼世袭出身的等级贵贱。并且礼治需兼法治而行,尚贤使能与赏功罚过并施,“王道”...

  • 2021-10-14

    每日复盘:脑子、圈子、例子、票子、身子和家子 脑子: 1.论语学习:礼治和法治的区别,个人认为要看当时时代情况,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治和法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lt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