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施耐庵的作品《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王教头王进在奔赴延安的途中借住在史太尉家中几日,期间看到太尉的儿子在练棍法,说了一句“只不过是花把势,打不过真功夫的”,遭来史进一白眼,却是太尉心中明了,恳请王教头对小儿进行点播,并解释道:“小儿天生喜欢棍法,打小也给他找过不少师傅,但都只学了些花把势,今日遇到教头,真是小儿一大幸事。”奈何他的儿子史进并不觉王教头优秀,非得比试一番才肯罢休。王教头得太尉允许后才比试,一个虚晃的招势使史进败下阵来,随即拉凳子拜师傅,之后心甘情愿跟着师傅潜心学习。
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有着史进一样的性格,生性顽劣,却渴求真知识,并甘愿拜倒在我们的讲台前,但我们的学生跟史进又有所不同,学生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周期很长,除了考个试外,这些知识并不能很快地发挥出实际作用,至于那十几二十几年后的好处,学生可能感觉太遥远,所以往往会思想抛锚,而荒废学业。
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学到真本事来傍身,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实际化,与他们的生活切实联系起来,这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总之,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水浒传》这本书除了能带给我在教学上的启发之外呢,“忠义”二字在我脑海中也是挥之不去的。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义,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
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他们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只是为了兄弟们。宋江每次带兵下山,所过州县,秋毫无犯。因此,老百姓们也都不会反对水泊梁山。倒是那些整天无聊透顶的腐败朝廷,奸淫掳掠,“样样精通”!他们才是当时老百姓的敌人。宋江没有李逵的勇猛,没有吴用的机智,也没有公孙胜的神通,但108将梁山好汉,哪个不是因为宋江而入伙,哪个不敬仰宋江宋公明?但是,宋江以两个字发展、壮大水泊梁山:仁义!每次把敌军抓来的人押到宋江面前时,都会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宋江赶紧替XXX松绑,还不停的责备身边的人,为何对XXX如此不敬?这一点显露在那人面前,那人就会入伙。所以说,宋江以“仁义”二字发展、壮大水泊梁山。《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真不愧为名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我一定会好好参悟这本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