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ebe1ac4bc4cb0ef4.jpg)
这本书没怎么看够,就一下看完了,在我看来,在商业经管领域内的书籍里面,可以说他们写的书,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因为这本书从语言风格上而言的话,它比较的通俗易懂,口语化,直白简单,从内容结构上来看的话,非常的具体清晰,让人一看,就简洁明了,而且他的案例内容表述的极为简单,但又非常的合理到位,从原理,方法论来看的话,原理明确,定义清楚,而且从原理导出来的方法论,极具实操,实效,实战的功效。
因此在个人看来,至少在商业经管领域里面,他们的书籍,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值得一读,而且读来会大有收获的,只是比较可惜的一点,是读完之后,觉得还不过瘾,刚读到觉得精彩的地方,就没有了,所以个人还是希望啊,将来他们能够在这方面多出一些相关的书籍,而我一定拜读。
在我看来,这本书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句话超级符号原理:文化母体,购买理由,超级符号,货架思维,全书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4个部分具体而展开细论的,那我们接下来就好好的来谈一谈这4个部分。
第1部分,文化母体。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是要把它的定义弄清楚,就是何为文化母体?根据本书作者的相关阐释,个人将其理解为我们人类日常生存的规律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 第2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文化母体?因为做商业的需要借助文化母体来实现品牌寄生。第3个问题,为什么要借助文化母体来实现品牌寄生?第一,品牌一旦寄生母体成功,必然发生购买。
第二,因为文化母体,具有4大特征:永不停息、无所不包、循环往复、真实日常,所以复购以及扩大销售,会自动成为一种势能。第三,身处在文化母体里面的消费者,它是集体无意识,自发卷入的,不可抗拒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4ab518c2ddf1dd76.png)
第4个问题,品牌如何寄生于文化母体?一,作为商业而言,你所提供的产品,就是人类处在文化母体里面所需要的道具。二,这个产品透过改造文化母体中相对应的词语,符号,仪式,从而镶嵌在人类生存的文化母体当中,从而构建起紧密关联。
从这4个问题和相对应的回答当中,我们对这一概念应该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那么相对应的案例,就出来了。比方说,我们看的微信红包,微信红包,就是品牌寄生文化母体的一大典型案例,红包,就是文化母体。比方说,我们看到情人节里面,有的店铺打折的方式是说,亲个嘴,打个折。
这也是这家店铺寄生文化母体情人节的典型表现,又比如,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双11购物狂欢节,实际上他也是品牌寄生文化母体的代表,又比如昨天世界读书日,各家书店以及相关的知识付费媒体推出的读书打折活动等等,诸如此类,皆是品牌寄生文化母体的典型案例。
第5个问题,品牌寄生文化母体的注意事项?一,从对方个体的角度去考虑,哪些文化母体,是我们切身相关以及我们必然经历的。二,思考作为个体的他,对这个文化母体系统内部的哪些符号,仪式,词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从而这一品牌产品需要构建出相对应的仪式,词语,符号,去满足对方心中所想。三,符号越强烈,品牌寄生力越强。
这里,书中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为什么情人节那天我们不说,手拉手,打个折,而是要说亲个嘴,打个折,因为亲个嘴,这一符号活动的情感力度冲击最大,人的情绪表达极为强烈。那么这一部分,归结到底一句话,从母体中来,到母体中去,成为其中一部分,然后不断的扩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5dc20cbc2adf326e.png)
第二部分,购买理由。对于这一部分,首先,我们还是弄清楚,何为购买理由?按照作者的阐释以及自己的理解,我把它界定为,那就是用商品打动消费者,从而选择我。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关键词,就是打动,因为作者在这里面重点强调了,要做的是打动消费者,而不是说服消费者。
这个区别在哪呢?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按照我的理解,可能得从理性和感性去做区分,打动消费者,可能更多的是做感性的一些工作,就是商品的感知价值,那怎么去塑造这个商品的感知价值呢,从而去打动消费者,使其产生购买理由呢?
那就是第2个问题,就是怎么去打造购买理由?一,围绕着文化母体的符号,为自己的商品打造一个超级词语或者超级句子。这个所谓的超级词语或者说超级句子,简单而言可以理解吸睛点,就是可以把你的全部的注意力,或者说你的心智,一下就锁住在这一句话或者说这个词语上。
他举了一个例子,其出版《藏地密码》的例子,你看这个名字藏地,以及文案: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这两方面就是一个超级词语和超级句式,只要这个人对西藏的文化感兴趣,那么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及文案,那么一下就会被其锁住心智。
那么,这些词语或者说句式,就应该是选择那种顺口,或者说简单,一目了然,押韵等,且与文化母体相关相关联的词语或者句式,就像看那个脑白金广告词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f5f8240336c5f872.jpg)
二,包装,它这里的包装,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品牌符号,比方说一个月饼生产出来了,它需要包装,那么这个包装所使用的材料,他的名称,它的色彩配置,它的图案,企业的logo等等相关的元素,都需要设计好,那怎么去设计好呢?这里给出的一个很接地气的方法,就是把它其中各项元素放大,以造成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活消费者心智里面文化母体相关的元素。
比方说,前面那本书,藏地密码,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他倒是没有把这个字的这个元素给放大,但是他把那个书的封面的图案,选择西藏的神像元素或者其它相关元素以全面屏的方式呈现,极具视觉冲击力,以激发一个人对西藏这一文化母体的感知。
第三个问题,打造购买理由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打动而非说服,关于这方面前面已然表述,便不再赘述。二,基于品种价值而非品类价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卖茶,茶是一个品类,如果说我卖的是安化黑茶,这就是品种了,那应该基于这个点,去塑造相关的价值感。
三,购买理由会不断演化,因此,要注意产品的升级迭代与竞品的变化。四,产品为品牌价值符号服务。比方说,你用了小米手机,你觉得很不错,你用了小米的音响,觉得很不错,那么,长此以往,你的脑海里面就建立起了对小米这一品牌价值的稳定认知,那么它推出的各种产品,你都会下意识的觉得很不错。
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归结起来就是这么一段话,为消费者从文化母体中设计一句一目了然、过目不忘、脱口而出话,让他去传播,这句话就是购买理由,其次,产品就是购买理由,包装就是放大购买理由,营销就是传播购买理由,文案就是证明购买理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5582ebe355f238f6.png)
前两部分内容归结起来,就是找到文化母体,并做到准确地描述文化母体,找出文化母体的超级词语,找出文化母体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寄生、文化母体环节里面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根据相应的工作成果,再去研究购买理由,找到购买理由,围绕购买理由进行第二步工作——改造符号。通过超级词语、超级句式表述购买理由,通过找到传统符号、文化符号、自然符号,并改造这些符号,使其满足购买理由,表达购买理由。
第3部分内容,超级符号。在这里,还是得首先弄清楚这个定义的问题,什么是符号?这个如果从哲学上或者说其他学科来解释的话,就比较的复杂,而且也很难以去读懂,那么,在这里呢,就是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自然符号以及文化符号。所谓的自然界存在的一切事物,比如,苹果。所谓的文化符号,就是人类发明创造制作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文明成果,比如:用苹果这一概念来表达自然界苹果这一事物的意义等等。
这个看起来比较的抽象,但是如果用在商业上的话,就非常的简单了,比方说,一个饮料瓶上,画着一个大大的苹果,那么你可能就会把它理解为苹果汁,那么这个苹果形象,就是一个自然符号,那么我们手机上有一个手机锁,那么这个锁,就是一个文化符号。
那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符号呢?前面,我们提到的文化母体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符号以及我们前面讲过的词语或者疑似都是符号的一部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听从着符号的指令,符号也赋予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第二,我们说品牌要寄生文化母体,最主要的就是要寄身文化母体中的符号当中。比方说微信红包啊,红包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个惯用的符号,而且触发的时间点也很到位,春节期间。第三,符号,是用来快速传递商品价值和沟通商品信息的重要元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178f673c2bc546c2.png)
那到底怎么来构建这种超级符号呢?一,根据购买理由来对传统符号进行改造。比方说,我把那个安化的那个风景茶园区和那个特色黑茶给匹配到一块儿,做成一张图。二,可识别、可描述、可注册。三,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它要能一眼被识别,它要人人皆知,还要有自明性,就是往那儿一放,不需要解释,人人都明白,靠常识就能理解。
四,符号要蕴藏着恒定价值,比如,读库图书,熊猫君和黑白格子两个符号,所代表的恒定价值是:又好看又有价值的读物。五,确定符号的恒定价值后,要将其作为自己一切经营活动的终极意志力,按其原则办事。
总结前三部分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一段话:我们工作的起手式是寻找文化母体、描述文化母体、依据文化母体和产品的关系得出购买理由,在文化母体的符号系统当中寻找传统符号,再根据购买理由,对传统符号进行改造,这就得到了超级符号。超级符号就是我们做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
本书的第四部分,货架思维。首先,我们还是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做货架,在这里,作者把货架界定为就是商品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媒介或者说地方。那为什么,要有这种货架思维呢?
那是因为当你把一个商品信息推出去的时候,无论是你是放在线下的空间,还是线上的空间,都会面对铺天盖地的商品信息的竞争,所以说,为了让自己的商品信息,能够被消费者一眼就识别,就发现,发现之后,能够激发购买理由,从而产生购买行为,所以说,就是要有这种货架思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9043048321e11155.png)
那具体怎么来设计呢?一,视觉冲击力与消费者所必然关注的符号。比如说有一个人感冒,流鼻涕了,鼻子红了,那么他到药店来买药,那么这个药品呢,要是治疗这个流鼻涕的呢,那么可以就是说在这个封面,就画一个大大的红鼻子的图案。
二,前面提到的超级词语,可以通过放大字体或者说设定相应的背景色来凸显。三,注意阅读顺序和阅读速度。对于阅读顺序,你看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的小说,给出一个购买理由——“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并罗列书中关于西藏的灭佛运动、西藏的战争、西藏的文化、西藏的宗教等一系列相关的证据,最终给他一句购买指令:“了解西藏,必读《藏地密码》。”
而阅读速度呢,就在于就是你可以使用短语加快阅读的速度,或者说你可以把一些你认为重要的一些词儿,用不同的颜色呈现出来。
四,在写文案的时候,需要模拟与消费者对话沟通的过程。也就是根据消费者在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明白的地方,在这个文案当中,都能够极为简洁有力的呈现。
五,恒定的价值感知。比方说,这个读客的图书,我个人特别喜欢,而且你在众多的书籍当中,一眼就会发现哪种书是读客的书,因为他的logo熊猫以及其书籍封面不同角度都能看到的黑白格子,你只要记住了,就再也忘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f1a0c10006d19cca.png)
六,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比方说这个书籍的封面,多余的线条,多余的字,多余的图案等等,这些东西通通都不要,能删就删,只需把最具有视觉冲击力,最能够激发消费者文化母体中与购买理由相关超级符号表达出来就行了。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对于作者所讨论的这些原理及方法论,我们还是得秉持一个“心上学,事上练”的原则,才能够将其转化为我们日常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当我们还没有去参与这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去阐释和理解的。
因为我们所购买的商品都必然面临着这么一个环节,那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日常购买的商品,从这个角度进行一种分析和理解,这也是帮助我们进一步去掌握和理解书中知识的有效方法,当然,我们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可以从中吸取到影响力的智慧,因为只要你试图通过眼睛或者说耳朵去影响其他人的时候,那么这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自然就可以帮到诸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