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祝福我们的亲人友人的话,常常挂在嘴边。事事顺心万事如意。但生活并不是总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顺和的时候,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前瞻性,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远打算,早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有的人提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没酒在掂对。似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意识与做法,早晚会遇到困境。甚至绝境。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如果提前预知困境,做的防患于未然,让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岂不是更好?何苦总是当事情发生了,才去设法挽回?才去亡羊补牢?其实去补牢的时候,真的都晚了。损失已经促成,挽回也就是减少损失,如此而已。
一场疫情,来势汹汹,但提前却毫无征兆,当人们都要求待在家里,这时候,积蓄显得极其的重要。有的人,游刃有余,悠哉乐哉没有任何愁绪,只当是一次超长的一个假期而已,而有的人,却如坐针毡,心绪不宁,有的人是车贷,房贷甚至高利贷。这样的人,收入一定很高,不然不敢如此奢侈。但是一旦停摆下来,就是致命的。因为每日都要有收入,每一笔收入都有去处,收入没有了,也就没有了主心骨。

有的人虽然没有大的贷款,也是口袋空空如也,花完了信誉卡,花花呗。据说全国有尽50%的家庭银行存款为零,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另外10的富裕家庭,银行的存款占据70%的份额。也就是说,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这时候有一定的积蓄,就会心里有底气,待在家里,就只当是休假了。只当是少一点的收入而已。可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待在家里,不能出去工作,无疑就是一场灾难。
生活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更不会预测得了更长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故。人要有一些长远打算,要留一些过河钱。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生活就是这样,时不时地会给你出一些难题,会在你前进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谁的人生也不是设计出来的阳光大道。难免会出叉子。时刻要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给自己留一手,要有应对变故的能力。

我们不是神仙,谁也不会未卜先知。但意想不到的悲剧降临时,我们有能力掌控局面。这就是本领。这种本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提前有所准备。
现代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快,昨天的好职业,今天已经不吃香,甚至会被淘汰。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身边随时发生的事情。
记得前几年有一则新闻,一个收费站被拆除了,一位36岁的阿姨,非常抵触这件事 她的理由是 除了收费,她什么也不会。收费是她唯一的技能。
可是,历史的车轮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李开复曾预言:未来10年,50%的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去代。我们何去何从,该如何选择,这是个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我们所做的 只能是适应,只能是让自己变得充实,不能指望一招鲜,吃遍天了。不妨让我们的知识面宽一些,技能多一些,虽不能说多面手吧,但在转行时,你还有多一些选择的余地。
原先林区都是以采伐为主, 采(采伐)集(集材)装(装车),几大工种为林区的大拿。可是,这几年停止了采伐,油锯手,集材司机,这些人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如果让这些人走出丛林,无疑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好在国家拿出大笔资金让这些无所事事的人去护林,才不至于失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但早不是当年的风光无限了!收入自然也不如当年。
人的巨大差距,不是工作中,是看一个人,八小时之外的情况。

熬过了每日漫长的八小时,可以回家舒舒坦坦睡个大觉了,可以聊天侃大山了,业余时间人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也决定了今后不一样的人生,在很多人舒服睡大觉的时候。有些人并不会让自己闲下来。也许,这个时候正是他开疆扩土的时候,是给自己充电的时候,他在不断地学习,因为他知道,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现在网络上有一个热词,叫中年危机,中年了,没有人可以依靠,一睁开眼,都是被依靠的人,而中年人面临更大的危机,就是来自新人的顶替压力,现在的体制,多少还在保护一些中年人,如果放任能力大潮的冲击,中年的惨剧还会更多。
由于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中年人明显的感觉力不从心。知识太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就有被淘汰的风险。有的人居然连智能手机都弄不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是,他换的不一定就是年岁大的人,而一定是不懂行的人。如果我们做到提前防范,有所准备,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会涉险度关。而人生的阅历经验,又是自己的一大优势。如果你行,就一定化劣势为优势的。
人的一生不会永远顺利无忧,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不能一点小风浪就翻了船。人要做好防范风险的必要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