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种力量
人的大脑是可以被训练的,意志力也是。
把“我想要”做的事,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
如果你想彻底改变就习惯,最好先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训练自控力、提高了意志力,而不是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
二、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御奶酪蛋糕的诱惑
大脑的疲惫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但比起第一次感觉疲劳就放弃,你其实有更多的意志力多坚持一下。
当你的意志力告急时,你可以挖掘“我想要”的力量,发掘自己最重要的“我想要”的力量,也就是你脆弱的时候给你动力的东西。每当你面对诱惑,想要放弃的时候,想一想这个“我想要”。
三、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心理学家证明,人类总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把今天的行为延续到未来。不要问自己“我现在想不想吃这块糖”,而是问自己“我想不想一年里每天下午都吃一块糖?”不要问自己“我是想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是问自己“我是不是想承担明天也不做,永远拖延下去的恶果?”
四、容忍罪恶: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只要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使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就会产生光环效应。比如选择健康主食的人,往往在甜品和饮料上纵容自己,实际上摄入了更多的热量。包装上“威尔斯饼干零脂肪”现象。我们常常为自己辩解“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向诱惑屈服了。
当我们将意志力挑战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时,善行会允许我们做坏事。为了能更好的自控,我们需要忘掉美德,关注目标和价值观。不要为自己的放纵行为辩护,想一想你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你是否该得到奖励。
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就会放弃自控。我们总把进步当做放松的借口。
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是目标本身,也不是说你做了一件和你目标一致的事情,你就不会再面临危险。
意志力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冲突。一个你想的是自己的长远利益(比如减肥),另一个你则想及时行乐(吃巧克力)。
你要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并紧盯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你愿意付出更多。
要想到“我的目标有多坚定”,而不是“我取得了多大的进步”。你不应该想着“我做到了,好了,现在我可以做些我想做的事了”,而应该想着“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要……”
记住某一次,我们为什么会拒绝诱惑的原因。在下一次面临诱惑时,想到这个拒绝的原因。
五、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奥尔兹的小白鼠。
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我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让我们快乐。大脑在释放多巴胺的时候,它也同样向大脑的压力区域发出了信号。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渴望的东西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压力的源泉。
追求奖励是多巴胺的主要目的,即使你说经历的事物和原本的承诺并不相符,它也不会释放“停下来”的信号。
我们的大脑会错把奖励的承诺当做快乐的保证,所以我们会从不可能带来满足感的事物中寻找满足感。
为了你的“我要做”挑战释放多巴胺。如果你总是拖延,试着把它和那些能让你多巴胺神经元燃烧的事联系在一起,促使你去做那些事。
六、“那有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使人屈服于诱惑?
大多数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会选择奖励的承诺。多巴胺向我们承诺,我们会感觉良好。我们把这种反应成为“缓解压力的承诺”。
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会使你的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奖励的承诺和缓解压力的承诺会导致各种各样不合逻辑的行为。
有效果的缓解压力方式:锻炼或运动,祈祷或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恐惧管理”理论,解释了意志力失效的问题。当我们感到恐惧,会依靠信用卡、蛋糕和香烟。烟盒上的警告反而会提高烟民的抽烟欲望。——压力引发欲望,并使多巴胺神经系统在诱惑面前更加兴奋。
意志力的最大威胁之一——“那又如何”效应。它描述了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行循环。导致更多堕落行为的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
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容易导致抑郁。它不仅耗尽了“我要做”的力量,还耗尽了“我想要”的力量。
增加责任感的不是罪恶感,而是自我谅解。我们总倾向于相信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离目标更近。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从良师益友的角度看问题。大家都信任你,想要你变得更好,更愿意在你失意的时候鼓励你,你自己也可以这么做。
改变的承诺,让我们一时快乐,好像已经完成了改变,而和奖励的承诺、缓解压力的承诺一样,很少朝希望的方向发展。作出改变的决定是最典型的即时满足感——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已经感觉量好了,但真正面临改变的挑战时,会发现获得奖励并不那么容易。
波立维和赫尔曼把这个循环叫做“虚假希望综合症”。
大多数人而言,下决心是改变环节中最容易的环节,但之后会越来越难——作出改变需要控制自己,在想说“要”的时候说“不”,在想说“不”的时候说“要”。
我们必须避免意志力的陷阱,即用“改变的承诺”而不是“改变”来改善我们的心情。
过程中,要想象自己成功的样子,让这种想象给你自信,相信自己为了完成目标会不惜一切。
七、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延迟折扣”,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的价值越低。很小的延迟就能大幅降低你感知到的价值。遭遇诱惑,可以试着延长时间来做决策。创造一点距离,就会让拒绝变得容易。——多等待十分钟。
面对诱惑或拖延,你可以问自己“你是把未来的哪些奖励出售了,屈从诱惑的及时回报是什么,而长期代价是什么?”——1、这个即时选择,意味着你为了当下满足感而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2、想象你已经得到了长期额奖励,想象未来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功。3、扪心自问:你愿意放弃未来的奖励,来换取现在正在诱惑你的短暂快感吗?
未来的自己会对我们现在的付出感激不尽。
八、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社会中的人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对于自控力而言,看着别人屈服于诱惑,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控力。当你面对别人的目标时,增强免疫系统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几分钟想想自己的目标,想想你会怎么受到诱惑,想要改变自己的目标,以此获得免疫。
找到自己的榜样。如果我们相信,戒掉恶习或培养新的美德会让我们在自己忠实的群体中站稳脚跟,我们或许会愿意这么做。
实验发现,表现出内疚感会减少心率的变化,降低意志力的生理储备,反之,自豪感会保持甚至增加这种储备。如果你相信别人会支持你走向成功并观察你的行动,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事。
越是受歧视的群体,自控力越差。与其让意志力受挫的人感到羞愧,倒不如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
九、别读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把“我不要”的力量用在涉及思想、情感的内心世界,它就会失控。试图压抑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欲望,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尝试。
你应该:1、忠于你的感受,但别相信你所有的想法。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然后专注于呼吸,想象这么想法像浮云一样散去。2、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效应,记住自己真正重要的目标。3、驾驭冲动。与冲动共处,想象自己可以驾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