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教师的建议》第三十九条和四十条

《给教师的建议》第三十九条和四十条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4-12-19 17:29 被阅读0次

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动手和智慧

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对于培育儿童智力,特别是在童年和少年早期生理过程迅猛发展的时期,有重要作用。

现在的儿童被家长保护的太好,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双手除了读书,写字,好像很少去从事家庭劳动。针对这种现象,有人提出双手不做事,会造成智力肥大症。所谓智力肥大症是指智力发展异常的现象,顾名思义就是孩子智商发展太快,而实践能力跟不上。当然,学校和社会也意识到了这一现象的产生,所以学校会专门开展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增强儿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本质上其实不是我们日常概念下的家庭劳动,我们要意识“劳动”的概念不是指从事单调的,令人疲劳的不需要任何技巧的体力劳动。“聪明”的经验是由手传导到脑,这些经验是反映各种事物,过程和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儿童借助双手的创造性劳动活动而领会和理解相互作用,会给思维的活动带来一种新的质---人能够用思维的“眼光”一下子把握住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的链条,把它们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劳动动作越精细,柔和,他们就越会爱上自己从事的“聪明”的创造性劳动。

如果学生年复一年都从事单调的,令人疲劳的体力劳动,而不需要任何技巧,那么,他们的双手不过是一种发出体力能量的器官,远非一种创造的工具。儿童需要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处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学生,用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从事复杂的,精密的,要求细心和动脑筋的作业,这样的劳动会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打下烙印。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更重要的是,在童年和少年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觉醒了。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的双手能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剪纸或者雕刻精细的图画这样的劳动做的好的孩子,他们基本能写出漂亮的字,他们不能容忍马虎了事的作业,这种敏锐的感觉会迁移到思维上去,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对于少年的作业,则要求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使他们的双手和手指做复杂的动作,对于培养少年的智慧起着重要的作用。智慧努力和双手动作的相互结合会使信息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由手传到大脑和由大脑传到手,这个时候,“手”也在思考,这个时刻,大脑的创造性区域受到激发,大多时候,智慧诞生于儿童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而绝不存在于假想中。

大脑的思维从整体转移到局部,从一般转移到具体,手在这种转移中起着积极参与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观察到,在职青年尽管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完成家庭作业,上课还经常缺席,但是他们掌握数理化知识却比全日制学生深刻得多,原因在于,激发他们智力才能的一个强大刺激物就是他们都有一双很巧的手在工作。精细的,耐心的,用脑的创造性工具使他们变成了无师自通的人。所以,让我们的双手从事创造性劳动,双手就会激发思维,反之思维被激发以后会体现在双手能更精确的,更富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学习和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第三十九条和四十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yj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