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苏读书
要使知识“活起来”

要使知识“活起来”

作者: 洁言洁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09:11 被阅读44次

    #提到日程的第三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晨读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

    原创读书分享第十九天(2019.2.12)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儿童所获得的知识只能被累积而不能进入流通,进而获得新知识。这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错误惯例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进而能够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教师错误的评价方式——片面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以学生保存知识和倒出知识的能力为评价标准。很显然,这是偏离儿童智力发展的轨道的。一旦知识脱离了儿童的精神生活,知识就会变得寡淡无趣。

          苏先生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知识能够变成人的精神因素,能够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热情和兴趣。也只有这样,一个孩子获得的知识越多,她去获得其他的新的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所以,他给出了一条建议: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的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

          比如,在小学阶段,作为儿童知识最重要的因素——词应该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教会儿童通过思维和词来表达和反映周围的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始终让儿童的脑力劳动占主要地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的世界,并且认识及其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所以师者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让你的思想成为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

          但教学中的一大缺陷是:儿童对词态度冷漠、无动于衷。之所以出现这种缺陷,就是因为词不是作为创作手段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儿童只是在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作别人的思想。教师在课堂上所有要做得应该是帮助儿童把已获得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变成思维的工具。所以,能够教得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获取知识,这正是高度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那么,师者怎样才能做到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呢?

          最重要的是,理解何为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各种关系。也就是解决疑问。所以,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思考:找出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发现真正的疑问,因为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另外,在课堂上,要想引导学生对你所讲授的思想感兴趣,你要清楚,那些东西需要讲透,哪些东西要保留而不可说尽。这没有说尽的东西,往往就成了学生思维的诱饵。第二步,当学生的意识里已经产生了疑问,你要努力做到,从学生原来已经获得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挑选出回答这个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这种挑选、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不懂得、不清楚的东西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

          我的思考:一直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要动起来,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可做,已经算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了。但阅读完这一条之后,才透彻的明白了,真正的使知识“活起来”的关键要素,不是学生在课堂上身体动起来,而是头脑要动起来,体会到脑力劳动的美妙。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也不是完全不合理,关键就要看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把握学情,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疑问点”,如何真正的把学生的知识储备打开,从而进入流通阶段。如何引领学生的思维,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更多的新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浪漫的极端。我所理解的浪漫是:无边无际,没有边沿。学生看似觉得很有趣,但是一节课结束后,头脑里只有点,而没有线。也就是说,只有知识的积累,而没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提醒我自己,平时要认真研读教材,自己先发现教材中“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点,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使知识“活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hh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