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四年,咸阳宫发生了一场重要的争论。争论双方的代表人物分别为齐人淳于越、丞相李斯;争论的焦点是师古与师今。争论的结果是李斯占了上风,因而导致了一场文化大灾难即焚书坑儒。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宫中置酒,宴请七十位前来祝寿的博士官。仆射周青臣首先赞美秦始皇,称其“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云云。即说皇帝您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使天下人人安乐,消除了战争之患,使本朝可以传之万世而不衰;即使从上古以来的帝王,也都不及您的威望和仁德啊。仆射是秦王朝设立的官名,仆是主管的意思,射就是射箭之类事务。博士、齐国人淳于越反驳道:“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即说皇帝您已据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为匹夫之人,一旦突然出现了像齐国的田常、晋国的六卿那样的叛乱之人,您朝外没有藩辅之人,怎能相互救助呢?意思是谏议秦始皇应分封各位皇子,而不应搞郡县制。这话说得太尖锐了,表面上听虽是对秦室江山社稷的关心,是为了巩固秦始皇的政权;但实际上简直是在否定秦始皇的治国方略。齐人淳于越不但敢这么讲,而且说到这份上还不算完,又提出一个给天下儒者带来厄运的问题——“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即说治国不学习效仿古时的经验而能长久的人,我从未听说过。这就是赤裸裸地反对秦始皇的创新与探索了。古来经验固然有值得借鉴的一面,但也有未必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一面;所以要古为今用、扬长避短。而且他此言太绝对,好像是在咀咒秦王朝。这怎么能让秦始皇高兴呢?
此时喜欢标新立异又极力讨好秦始皇的李斯,抓住把柄,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他高声斥责齐人淳于越为愚儒,并慷慨激昂地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此言即说五帝的政策措施不相重复,夏、商、周三代的治国方略不相沿袭,各自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况来治理国家;他们并不是有意相互背谬,而是由时空和事物变化的情况所致啊!李斯此言包含从实际出发、与时偕行、实事求是的理性,没什么错。但他以后的话就有问题了。他说:“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此言即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一统,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就应当努力开展农工生产,士人就应当学习法令和刑律,现在你们这些儒生不学习今天的东西,反而却强调效仿古时的东西,以此否定当世,惑乱老百姓。
这段话可不得了,他给齐人淳于越扣了一顶大帽子,说他不师今而师古,以此否定当今的秦王朝,图谋挑动百姓造反。一下子就把淳于越打到了秦王朝的对立面上去了。又推论“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即说儒生们喜欢以其所学的那点东西,来非议皇帝所创建的事业;各自以其学问为标准来议论当今国事,上朝则心怀异志,退朝则巷议纷纷;他们夸赞主上的目的是为搏取功名,发表异端之说以表明自身高明,率其党徒造谣诽谤。接着他又断定“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即说如果儒生师古非今的现象不予禁止,那么皇帝的威势就会自上而降低,臣子就会结成朋党自下而上地威胁您的统治。李斯一时兴起,竟提出一个遗臭千古的对策。即“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此言即说我请求皇帝恩准,凡与大秦国无关的记述,就让史官把它们统统烧毁;除博士官因职责所需以外,天下胆敢收藏《诗经》与《尚书》、百家之语的人,必须把这些书籍统统交至郡守、郡尉处烧毁;如有胆敢面对面聚集谈论《诗》与《书》之人,则当众处死。此时他的观点已走向了极端错误的方向,已不是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讨论,而是要置齐人淳于越等儒生以死地。
李斯为达到其目的,还提出了一些配套措施。一是“以古非今者族”。即提出对以古非今的人要灭族。二是“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即提出凡官吏发现谈论《诗》、《书》以古非今者,如果不举报则与谈论者一同治罪。三是“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即提出命令下达之后,三十日内不烧掉《诗》、《书》者,一律施以黥刑并发配到边塞修筑长城四年。李斯为表明其高明,特别提出二点。一是“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即要保留医药、占卜算卦、种树之类的书籍。二是“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即提出如果有要学习法令的人,就以官吏为师,而不必求诸书本。这两点好像考虑到了民生所需以及学人所需;但仍未逃出他狭隘偏执、毁灭文化传承的罪孽。大千世界,人生百态,百家争鸣,百轲争流,你留下的那几本书怎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更多需求呢?再说以吏为师那不是胡闹吗?法令的严肃性如何体现?法律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呢?一个人的记性即使再好,又如何离得开书本呢?所幸,他毕竟留下了这一丁点文化的火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也架不住吹捧;在李斯这个权臣的奉承下,竟失去了辨别真假与是非的能力,给出一个字的评判:“可。”由此足见焚书坑儒,实乃李斯造成的千古奇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