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为什么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从尊孔开始盛世,从贬孔开始乱世?
秦朝吕不韦尊孔兴儒,秦统一六国,李斯焚书坑儒,秦二世而亡。刘邦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汉兴四百年,到东汉末年党锢之乱,儒学衰微,五斗米道与佛教兴起,到晋代玄学兴起,结果五胡乱华,直到隋文帝杨坚重新复兴儒学,有了隋唐盛世,中唐儒学又衰微,又是上百年的乱世,到宋太祖赵匡胤重尊儒学,明代从朱元璋尊孔开始强盛,清代从尊孔开启康乾盛世,从太平天国后衰亡。
上面是问题和问题补充。
这个问题本身没什么问题(这话挺有意思),毕竟把尊孔和贬孔与朝代兴衰挂钩是题主的个人看法,这是他思考的结果,无论正确与否,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你的论据不足以支持你的论点,也就是你列举的中华民族朝代兴衰史并不支持尊孔贬孔对应盛世乱世交替的规律。这个观点虽然有新意,也可能符合很多人的想法,但并不正确。
既然连观点都不正确,又何必问为什么?
谁不知道秦朝是因为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法家在秦一统六国的军政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那些尊孔的国家(当时也没人信他)都被秦国吞并。就算吕不韦尊孔兴儒,也只是个人行为,对国家机器的影响微乎其微。
儒家在汉代的兴起是董仲舒对原始儒家进行大改之后,适合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以此作为与窦太后黄老思想作斗争的理论武器。同时大改之后形成儒表法里的统治基础,才让汉朝武备大兴。
为什么汉武帝“独尊儒术”?因为董仲舒当时提出的“君权神授”正好契合了汉武帝需要集权、独裁的意志。何况刘彻一生看起来丰功伟业,实际上是文景之治为他打下了巨大的基础,而文景之治实施的是黄老之学,汉武帝穷兵黩武,将王朝拖入衰败转折,正是“独尊儒术”之后。
动动脑筋就会发现,王朝的兴旺虽然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围绕统治者的需求在发生变化。
东汉末年经学衰败,道佛二教兴起。晋代的玄学兴起,跟天下大乱的关系并非题主所认为的。
我们要搞清楚一点,并非主义指导行动,而是行动产生主义。
是因为人心已乱,道佛乘虚而入,天下崩塌,才让经学衰败。同样,正因为魏晋期间政权不断更迭,让儒生们无法容身,不能谈政,才开始进入佛道层面,胡思妙想,产生玄学流派。
是政治决定了思想流派的发展,反过来再对统治者施加作用,改变天下大势。
隋朝儒学虽然有翻阳之象,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唐朝,却是秉行天下归心,兼容并蓄的方法,所有思想流派都不设限,儒家学派才得以继续发展。唐朝国教为道家,武则天时期为佛教,从来没有儒学的高地位确认。
以道教为国教,是李唐集团神化自己的手段,以佛教为国教,是武则天为了对抗李唐,名正言顺上位的理论斗争工具。中唐韩愈确实想复兴儒家,以失败告终。
透过现象看本质,统治者们真的是信某个教派吗?从来都不。不排除其中有人是真信,但基本上都是王权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
看清楚这一点,后面的历史就不用分析了。北宋理学新创,实际上和当政者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他要规范统治者,所以在宋朝,理学也没有真正兴盛。
理学、心学虽然都自称儒家,其实和孔孟的仁义、周礼等原始儒家思想已经相去千万里之遥。
可是他们都来自于儒家,所以都以孔子为先师,如果就凭这一点,要把王朝的兴盛和衰败与孔老夫子挂钩,着实有些冤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题主和很多人产生了这种错觉呢?
是当政者的偷梁换柱,明明用的是不同的思想流派,但为了让天下人承认,就是要挂上孔老夫子来,私底下贩卖自己的内容。而叛乱者为了表示与当政者的决裂,在思想层面自然就会做好攻势,反对主流思想,自然也就反对孔老夫子挂帅。
一正一反,一混一乱。
尊孔贬低,各取所需。
孔老夫子就这样做了两千年的狗肉羊头。
就算近代批孔,真的是批先秦儒家?其实批的是“程朱理学”,而且是被明清两代大肆歪曲的封建流毒,但他们都自称孔子门生,这黑锅依旧得老夫子来背。
万世礼遇还是千秋骂名,得看今朝风流人物如何给你定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