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过年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收红包了。
话说那时候才10岁不到,屁颠屁颠跟着几个年纪大点的堂兄,爬山涉水到处拜年,就是为了那五块十块的红包。
虽然每次正月结束的时候,红包都被爸妈以帮你存着的名义回收了。但是这个收集的过程还是满满的成就感的,那时候对于红包,有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洒脱感,哈哈哈。
后来长大了,亲戚们就算给红包也不好意思要了,只剩下大年三十夜里爷爷奶奶和老爸老妈了。
等参加工作了,那就只有老妈在我上班时候给的利事(市、是)包了,对了还有开年公司给的也算利是包。
我想大部分人对于红包的回忆,应该和我差不多,但是红包这个事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为什么要给钱,背后的意义是一直没变,还是一直在变呢?
红包的前身是压岁钱,现在很多地方依然叫压岁钱,民国时期才用红纸包着钱的形式,以前都是用彩绳穿起铜钱给孩子的。
关于压岁钱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一说把压岁钱给孩子,是让孩子去贿赂的,因为孩子弱小,就容易被“年”兽或者妖魔鬼怪伤害,给孩子压岁钱,是希望孩子能在关键的时候贿赂他们,让自己免于伤害。
这个传说在民间传播的还挺广的,当时在想这肯定是清末民国时期流传开来的,坏人能被贿赂这个设定尽然已经普遍到了孩子们也普遍接受的程度了,不是一定的暗黑世道也传播不开。
二说压岁钱的岁,同音与邪祟的“祟”,是一种小妖,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去摸小孩子的头,导致小孩子发烧,然后变成了傻子。于是家家户户每晚上就都守岁(祟),防止它来伤害孩子。
有一对夫妻给了孩子穿着7个铜钱的玩具给孩子,然后不小心睡着了,谁知道半夜邪祟竟然被铜钱散发的金光给惊走了,夫妻俩大喜,于是把这个方法传播了开去。
这个传说在那个时代非常有普遍性,因为小孩子在冬季更容易患流感,特别是年三十孩子玩闹特别野的时候,而流感后脑膜炎变傻子的例子也特别多,所以这个故事背后还是有现实背景的。
我小时候可以说每到过年必病六七天,都是重感冒,当然现在了解了应该是情绪起伏和回老家水土不服的综合原因导致的。
三说压岁钱的岁,是年岁的岁,是岁月的岁,这里把压岁钱的源头,归到了晚辈给长辈的钱,寓意就是压住岁月,不让老人变老,希望他们长命百岁。
个人觉得这个源头最不靠谱,是红包使用场景普及后的另一种解读。
那么压岁钱真正的来源是什么呢?当然我也不清楚,不过可以给一个纯个人的猜测。
有记载的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也叫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辟邪装饰币。
这种钱币正面会铸有各种吉祥祝福语,比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回到那时候的场景,这就是一种对他人美好的祝福,一种希望对方避开邪祟,一生健康幸福的祝福。
所以这个和在门上贴桃符,避邪祟病祸一样,这种辟邪佩戴钱币的作用,也是一种祈愿。
在重大的节日里,长辈们对于晚辈们,强者对于弱者们,赠予这么一种辟邪钱,压胜钱,变成了理所当然。
慢慢的发展到了后来,从假钱变成了真钱,但是祝福的寓意并没有变,依然是辟邪祟,或者说是免收病害。
特别是容易患病的,死亡率超高的新生儿,更是成为了赠予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也是为什么慢慢的长辈送小孩子成为了压岁钱主要使用场景的原因吧。
所以把铜钱用彩线穿起来,赠予新生儿已经变成了一种大家都认可的祝福方式。
当然这和唐朝的商品经济崛起分不开的,那时候货币的加速流通让唐朝人民动不动就在节日里散钱,于是压祟正是和节日联系在了一起。
而宋元以后,立春日这个节日正式演化成了春节,而宋代的繁荣商品经济也更加激发了散钱这种风俗,于是在这个时期,除夕夜,给压岁钱这件事儿,正是成为了传统。
因为压岁钱的传承目的,让孩子远离疾病,远离被伤害,所以几个传说里都会虚构几个大反派,比如小妖祟,比如其他妖魔鬼怪,而压岁钱变成了开过光的辟邪利器。
至于到了民国时期,用红纸把钱包起来以后,压岁钱才真正演变成了红包,而这时候钱本来的货币属性占比越来越重,而其中辟邪开光的属性自然就下去了。
所以现在红包里钱的意义延伸,比如利事是事业,比如钱背后的贿赂说法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我猜测那个贿赂妖魔鬼怪的说法来自于民国混乱时期的原因。
当然,这些都是红包的过去,至于红包的未来,当它遇到微信的那天起,将是它在一次重生的时候,和支付宝五福一起瓜分年轻人年味和情怀的时候。
最后,祝大家,,,年年都有大红包!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