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体心理学认为肉体和心灵是动态相互关系,一个人的生命风格是一致的,我们要用整体的概念来了解肉体和心灵的关系。如:当我们抬头事,我们心中必然已有此动作的目标存在。
2.所有心理上的错误,都是选择动作方向的错误。安全的目标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但是有些人认错了安全所在的方向,而其固执的动作,则将他们带向堕落之途。如:孩子成长,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有些家长选择的动作路径是打着我为你好的口号,一味批评指责,结果孩子只能越来越不爱学习;有些家长走进孩子,鼓励支持,帮助孩子发展问题,发展兴趣,孩子会慢慢喜欢上学习这件事。路径不同,培养的孩子就不一样。
3.如果一个孩子想要集中全力来克服他的困难,则在他身外必须有一个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
4.儿童会利用器官上的缺陷作为达成某一目的的手段,他们外在的表现都是内心某种需求的反应。如:患有夜尿症的人,如果母亲经验不足,很可能错误地用尽各种方法想消除他的夜尿症。如果孩子注意到这一点是多么受人重视,他就可能不愿意治愈自己的疾病。大人对孩子不良行为的过分关注,有可能会加重孩子的不良行为。
5.假如孩子想反抗父母给他的待遇,他必然会找出父母最关注的地方,来攻击父母。德国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发现,在罪犯中,有相当惊人的比例是出自那些父母的职业是压制犯罪的家庭,如法官、警察、狱吏等。而教师的子女也常常特别顽劣难教化。
6.生活的方式及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地对身体发展施加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他的情绪能引起身体的疾病。
7. 生命最初的四五年,儿童的人格已经成型,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他趋近目标的方式、他的情绪倾向等,也都已经固定。儿童的发展包括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合作。
8.在所有的失败者之间,最常见的共同点是其合作能力非常之低。
9.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意义,他们的目标,他们努力的方向,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
我的自我觉察是:
1.弟弟出生后,哥哥曾用各种方式吸引我对他的关注,我当时不懂他发出的求关注信号,错误地把他当作大孩子对待。直到现在,在我夸弟弟时,哥哥总会跟上一句:我呢?多子女家庭养育孩子最忌讳“比较”,时刻觉察,时刻提醒自己,培养哥俩的合作意识而非竞争意识。
2.对孩子不耐烦时,有可能是勾起了自己儿时的某些回忆。孩子在帮助我们完成生命成长的,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我带着勇气一小步的行动是: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先从自己跟孩子良好合作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