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读者时,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位或那位作者很有文采,写的文章很好。”、“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

究竟什么是文采?
写作,就是把作者心里的话,以文字的方式传达给读者的过程。
好文采的作者,不仅能让读者理解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还通过一些文字的修饰和处理技巧,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
因此,文采,就是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与文字处理技巧的水平。
好文采有什么标准?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阅读时,遇到一些文章枯燥乏味,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一些则用力过猛,看似文字优美,但读完却不知道文章究竟要表达些什么;而另一些则可以一气呵成地读完。
个人认为,在文章思想表达清晰的基础上,好的文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奏感
文字具有音乐性。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文字,会让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感到愉悦,产生情绪。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2、惊艳
所谓惊艳感,就是在读的时候,会让人产生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写的惊呼。
如三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3、画面感
好的文章,会让你不知不觉间走进作者营造的画面中,让读者具有强烈的代入感。
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
4、自然
有些句子没有用太多华丽藻词修饰,却能将作者的情绪准确地带到读者心中,让你想不起“文采”这个概念。
个人认为这是文采的最高境界。
如,汪曾祺对高邮蛋的描写: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这个句子没有一个华丽的藻。
虽然没有吃过高邮蛋,但当我看到这句的时候,已经感受到咸蛋的蛋香。
还有林海音的《南城旧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短短两句话,就能让读者感受到淡淡的忧伤。
以上众多例子,可以说明,文采是使文章出彩的关键。
因此,提高文采是众多作者追求的目标。
现阶段,作为一名写作小白,“文采”这一部分是我的短板。
在此分享一下,在刻意练习提高文采方面,有哪些做法。
1、多阅读(最基本的提高手段)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阅读是写作的“万金油”,既可以提高词汇量,也可以学习优秀作者的修辞手法。
1)阅读经典名著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作品是汇聚了前人的思想精华,能经受时间考验。
名著由于大都篇幅比较大,需要精读,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书中的精华。
2)阅读现代散文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阅读速度慢,而且时间不多。
在此个人建议,可以多读如汪曾祺、余光中等名家的散文。
因为这些散文篇幅较短,而且写的题材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对快速提高文采有好处。
无论是阅读名著还是散文,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如,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景或事物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
2、摘抄
在阅读过程中一样要勤动笔,对于书中的好词好句要多记录。
这里有一个问题,有时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好词好句实在太多,要抄的话,几乎要将大部分的篇幅抄下。
我在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
所以,我们在阅读后,可以先将文章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的文章结构来拆解。
关于这四个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架建文章结构,你需要知道的要素有哪些》。
拆解后,将好词好句按“人、事、时、地、物”或“生活、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几个部分分类。
这样有助于累积素材,在写作时可以引用,或进行下一步的模仿。
3、模仿+改写
摘抄好的好词好句,如果不定期复习、模仿和改写,最后只会被压箱底封尘。
而且书中的某些词句具有强烈的特定性,需要融入文中的有前因后果,不宜直接用来引用。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问菊》一诗,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两句,不仅带出菊的孤高,也令人联想到黛玉的孤傲性格。
这两句诗词,能很好地融入书中情景,但如果单单提取出来,并不宜直接引用。
所以,要将摘抄下来的好词好句,加以模仿改写,才能根据我们写作的主题或情景活用词句。
对于改写,可以在原句的基础上,多维度地改,尽可能创作一些多场景的句子。
这是受到牛人堂人鱼微沫老师的启发。
如原句是描写爱情,我们可以改写成适用于友情、亲情等的句子。
4、练习画面感的描写,描写细节要具体
文章中的画面感描写越好,读者的代入感就越强,越引起他们的共鸣。
练习画面感描写时,我们可以通过看视频或图片,然后将自己所见以文字形式写下来,然后让朋友读一读,看看他们能否同样感受到你见到的事物。
例如,当你看到邻居家的狗,觉得很可爱,跟别人描述时,如果只说可爱,别人可能领悟不到,如何“可爱“”。
因此,我们联系如何简述细节。
有人说,我看到的事物情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这就是词汇量多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唯有多读书。
在技巧上描述画面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用具体名词、动词,少用抽象的形容词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数量词尽量用名词代替
例子:
原句:三月出发,十二月回来。
改写后:桃花开时,你拖着包裹离开。大雪纷飞的时候,我站在门口等你回来。
3)用场景描述去代替抽象形容词、副词的概述。
例子:
原句:我久久地等你回来。
改写后:我每天早上站在门口等你回来。
最后
以上就是我对于提高文采的一些想法。
写作,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只有不断累积和练习,才能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