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5962/6ff331c115295b29.jpg)
伊斯兰教原意为顺从、和平。七世纪中叶经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以此为纽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回族;千百年以来回族先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回族先民自唐宋时留居湟水谷地,历经元、明、清三代,分别以传教经商、屯田垦戍、移民实边
避难迁徙和兄弟民族通婚等得以繁衍,使伊斯兰教渐次流行于河湟,在以屯垦为主的经济活动中,同兄弟民族筚路蓝缕。共同开发河湟流域,为国家统一强盛建功立业,近代国势颓危、政局动荡,中华各民族备受蹂躏。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举国拥戴,改革开放国策再一次提供了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契机;回族大众尤其欢欣鼓舞,随着物质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履行宗教功课愈益处笃。作为信仰寄托之地的清真寺,既是纷繁盛世的净土,又是穆斯林心目中的圣洁的天地。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作为青海著名古建筑,建于明初,自兹以迄清代同治年间马蹄源受抚任西宁知府时,曾主持修葺城隍庙、文庙和东关大寺,为时不久,毁于兵乱;以后西宁回族群众虽屡议兴复,卒以不得地基而止。辛亥改革,于一九一四年重建大寺,一九四六年增修南北厢楼、唤醒楼、西式大门、重门。数次修建屡承甘肃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藏族僧侣赠镏金经筒,大通广惠寺、互助佑宁寺藏族、土族僧侣及乐都范姓汉族乐捐殿材巨木,更得各族工匠精心施工献技,凝聚了各族各界人士亲睦敦诚的心意。
是以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不仅规模宏大,气象壮丽,琉璃金碧,宝瓶辉煌,砖雕典雅,木作精致,唤醒楼巍峨,西式门秀挺。故世人以此与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喀什艾提卡尔寺并称西北四大清真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国家副主席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青海时先后莅寺参观。
一九五八年后东关清真大寺被关闭,一度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一九七九年六月廿九日,为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东关清真大寺被批准正式开放。一九八六年五月廿七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此之时,政治修明、社会安定,每至尔的节会礼,人群熙攘,万首攒动,盈于庭院,溢之街市,盛况空前,蔚为壮观。
一九九七年,时值西宁市政府决策全面推进古城建设。大寺以位处于市区通衢,其临街建筑依城建统一规划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大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白成珍哈吉等全体工作人员为此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经会商于父老,报请于政府,求教于专家,募捐于民众,得政府扩充建设专款七十万元,社会赞助千万元,于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四日举行改建工程开工典礼。于重门前修正门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于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四十五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区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教堂、餐厅等。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一万两千三百七十平方米,工程造价一千三百万元。
此项工程前后征购大寺周围公私房二百零五间,面积共二千七百四十二平方米,寺前及左右开辟为开阔场院,以容纳参加尔的会礼的各族穆斯林群众。前门主楼楼体与宣礼塔南北侧楼和谐雍容。伊斯兰传统建筑逸韵高标而现代化气息浓郁突出,使历经沧桑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气势更加恢宏,建筑更加瑰丽,布局更加严谨,风格更加独特,谕者以为;古寺之焕新当与民族之振兴相谐应,先贤遗言以躬行五功为天职,教育儿童为重任,失教则愚昧,愚昧则自减。大则斯言,宁不惕凛!时当盛世,用纪其事,刋石勒铭,以捭风教。
邑人喇秉德撰文,津门王维仁谨书。
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民主管理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