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不应该斩马谡的,诸葛亮下令的时候,也是泪如雨下,足见其内心的不忍,据说马谡被斩后,为他流泪的,有十万人之多。
马谡的确是有才的,史书记载,他白天去见诸葛亮,能够谈到晚上才离去,诸葛亮志虑深远,当然不可能谈不切实际的,这也可见,马谡的见解却也颇有可取之处。甚至诸葛亮去平乱的时候,马谡十里相送。
诸葛亮说: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初步定下了规划,但我觉得,你一定有更好的见解,说说吧。马谡就说了十六字针:“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于是就有了后来著名的七擒七纵孟获,获得了边境的持久安定,这也侧面说明了:马谡的确是有才的。
马谡失败的时候,为他求情的不在少数,就连诸葛亮最重视的蒋琬,也认为不应当斩马谡,并且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对诸葛亮说,现在天下尚未安定,正是用人之时。这个时候,杀这样杰出的人才实在太可惜(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春秋的时候,晋国与楚国在城濮之战。楚君统帅子玉战败,导致楚国元气大伤。而晋国从此崛起,成为了中原霸主。
于是楚成王派使者对子玉说:阁下要是回到封地,不知父老乡亲会怎么样看待你?
于是子玉就自杀了。子玉虽然自杀了,但确是成王逼迫的结果。
子玉自杀的消息传到晋国,晋国的国君和大臣都喜出望外。争相庆贺。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楚国的做法,无益于加重了自身的失败。蒋琬也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当今乱世,正值用人之际,斩了马谡,曹魏那边难倒就不高兴么?
但诸葛亮还是斩了马谡,给出的理由是:依法治蜀,若不申明军纪,安能讨贼。甚至回到蜀国后,他自己也上表请罪,杀了和处理了一批人。这也说明了诸葛亮的严于律己,观念性十分强。
但当时要因时制宜,斩了马谡确实太草率了,使的蜀汉少了一位谋臣。东晋史学家习凿齿也认为:诸葛亮斩马谡,使的蜀国失去了人才,蜀国本来就国力弱小,人才匮乏。
这样还斩了马谡,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不能北定中原的原因。习凿齿是东晋有名的史学家,他是第一个主推以蜀汉为正统的人,可见其见解还是有客观性的。
二者的讨论,无非是人才与法制。诸葛亮认为法制更重要,蒋琬跟习凿齿认为乱世更应该注重人才,要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岂可自断手臂,做让仇者快的事情。何况蜀汉人才本来就不多。
三国演义,诸葛亮哭的最动情的,最真心地大概出了白帝城托孤就是斩马谡的时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