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更2006‖共享悦读:卡尔·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07

简更2006‖共享悦读:卡尔·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07

作者: 爱于心敏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4-01-14 12:01 被阅读0次

共享悦读:卡尔·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07

文‖张爱敏

14教育的意义

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人的教育重复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在个人赖以生长的世界里,通过父母和学校的有计划教育,自由利用的学习机构,最后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与个人内心活动相结合,至此为止,人的教育才能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一个民族的将来如何,全在于父母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尊重教师以及在何种氛围下按照何种价值标准和自明性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由,让他们自己明白学习的动机,并不是出于服从而学习,同时允许他们轻视不行的教师。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将心甘情愿的尊重能令他们学到知识的教师,并且敬重那些以德服人而不滥用权威的教师。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稚嫩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可变更。将来这样的学生在下意识里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懂得怎样自由地去生活。

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怀有一颗崇敬之心,并且让精神的内涵充实于我们的想象力、思想以及活力的空间。精神内涵通过诗歌和艺术作品所特有的把握方式,进入人的心灵之中。透过古代那种淳朴而深邃的伟大,我们似乎达到了一个人生的新境界,体验到人类的高贵以及获得做人的标准。

历史之光照亮了当下,它不但告诉我们一去不复返的往事,更指出过去发生过而今仍存在的事情。

15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眼中显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爱不是盲目的,他使人的眼睛明亮。

爱的层面:爱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观。爱迫不及待地要在世界、教育和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并把所看到的本质画像刻印在此中。根据柏拉图的观点,爱就是美的证人。

为了实现人的最大潜力,爱只会在相同的水准上与爱相遇,爱在与爱的交往中成为自己。

升华、实现潜能、成为你自己是爱的三个维度,同时又是爱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部分。

爱的施予,例如在教育中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并非降低格调——除非你被统治欲迷住,或者为图利的目的去教育——而是达到自我升华。

爱在彼此存在中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和另一个真实的自我在彼此互爱中联系起来。这样,一切事物才能在存在的光辉中敞亮。

一个真实的自我与另一个真实自我之间的爱的沟通,包括了对一切事物、对世界和对上帝的爱。随着相互沟通所包含的内容越多,沟通本身愈加进展,沟通的达成有赖于客观的内容,而这些只有通过互爱的人才变得实在起来。

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因为陶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传承、教育、家庭的祖先、团体的本质有关。

正是在陶冶过程中,我内在精神才被真正唤醒。

一个民族的精神层次是有这一民族的陶冶方式所决定的,究竟有多少人受到陶冶,人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敬畏心来对待陶冶的本质,这些都可作为衡量一个民族精神层次的标准。

陶冶的行动就是思考的行动。

16真正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

教育的三个境界:

做自己心灵的唤醒师和自己生命的雕塑师

做孩子心灵的唤醒师和孩子生命的雕塑师

引导孩子做自己心灵的唤醒师和自己生命的雕塑师

要唤醒自主生长的力量——

启发孩子的觉悟,让孩子发现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让孩子变得更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唤起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树立志向;激励孩子的精神,让孩子主动发展;培养终身发展力,让孩子成就自己。

所以,真正教育就是——

用生命化育生命,

用心灵点亮心灵,

用灵魂唤醒灵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更2006‖共享悦读:卡尔·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jo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