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暨塘——不可忽视的传承国学与传统文化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作者: 鈡磬淼淼心自柔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08:34 被阅读0次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 ~

http://www.CRNTT.com  2007-10-24 01:20:00 原文  点击跳转

南海官窑七甫 陈氏大宗祠远照

陈氏宗祠坐落于七甫村铁网坊(又称“铁网陈市”),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四年后落成,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

  南海自古“盛衣冠之气”,祠堂和宗谱一向为民间所重视。而在广东建筑史都有一席之地的官窑七甫陈氏宗祠,以独特的明代祠堂建筑布局,成为宗祠的佼佼者。

  虽然,官窑陈氏宗祠的栏杆与牌坊所曾经承载的荣耀早已随风而逝,而今徒剩一个传奇的外壳,聊作宗祠的文化“谈资”,然则宗祠所承载的“落叶归根”情结依然绵延至今,村民早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先祖的画像,而今集资重修宗祠,视族谱如视家珍,此等种种,传达出来的不仅仅是对祖先的敬畏,更是一种家族的凝聚力。


                  雕石栏杆寓意深刻  

2011年摄七甫陈氏宗祠外栏杆

 南海官窑的陈氏宗祠坐落于七甫村铁网坊(又称“铁网陈市”),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四年后落成,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

  相传七甫铁网陈氏之始祖、宋吏部尚书陈世卿公二房十六世孙陈道,于明朝嘉靖甲午被举荐上朝廷,任南京扬州府如皋县尹,清廉勤谏,且平定倭寇匪乱有功,受到朝廷的肯定以及老百姓的拥戴,然因廉洁不阿而得罪朝中权贵,受到排斥,于是向皇帝申请“提前退休”,皇帝挽留不成,赐金还乡。77岁村民陈智恒老伯说,“当时老百姓拦着他的车,挡着他的路不让他离开的呢,可见人心所向。”


图片为百度搜得如皋县历史记载

点击查看如皋历史原文

 昨日,记者有幸踏足这座五百多年的老宗祠,宗祠座北向南,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约470平方米。记者发现祠堂前殿前竟是一镜方塘,临池边是8米左右的雕石栏杆,栏杆两端是东西厢房,这样将祠堂给“拦”了起来,人得从东西侧门进祠,设计十分独特。

  “一般宗祠的门前都是一大块空地的,而我村的宗祠却是‘封闭式’,这还有个来头。”深入研究官窑文史的谢景礼娓娓道来。据族谱记载,陈道为了坚定弃官之心,回乡后特地在宗祠前挖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池塘,幷用栏杆将池塘和宗祠隔开,“‘栏杆’官窑方言谐音‘拦官’,池塘寓意深渊,也就是告诫自己也告诫自己的后代:‘书可读,不可考(考取功名);田可耕,不可置’,读书不要做官,做官随时有坠入深渊之险,让自己不得欢愉。”

  后来,村民因其寓意而称陈氏宗祠为“栏杆祠堂”。栏杆约1米高,分成五块,上面有精致的浮雕,为麒麟起舞,双狮戏球,牡丹怒放,骏马腾跃等吉祥图案。据悉,栏杆原为红砂岩建造,由于日久风化,侵蚀厉害,于乾隆时期重修时改用俗称“鸭屎石”的粗面岩。 

左1 :右望“骏马腾跃”

 

左2:右望“麒麟起舞” 左3 对视“双麒麟望日”

中间“牡丹怒放”

右1:“双狮戏球” 右2:左望“麒麟起舞” 右3:左望“骏马腾跃”

                  皇帝赐建“恩荣”牌坊

“恩榮”牌匾 下层:莲花托牌楼

        据族谱记载,在陈道大修宗祠之前,陈氏宗祠只是普通的祠堂,而陈道的归来改变了它的格局,不仅在前面增加了一个池塘,围起了栏杆,更为宗祠立起了“恩荣”牌坊宗祠。

  牌坊是斗拱式的木石结构,高约三米,“歇山顶”,大门左右各有一鼓抱石,牌坊顶分二层,一层嵌放“陈氏宗祠”牌匾,二层嵌放皇帝赐誉“恩荣”牌匾。层层“斗拱”叠加,貌若朵朵莲花叠开,故当地村民又称其为“莲花托牌楼”。

  “‘牌坊宗祠’一般是官位显赫,功绩授勋,由皇帝恩赐而建,牌坊上嵌有“恩荣”二字,”陈老说到,“这类宗祠徽州(即安徽)、苏杭等地比较多,而广东甚少。”

  有着这一重特殊身份“皇冕”色彩,宗祠的门口的设计上也因而与众不同——门槛特别的高,足足到膝盖高(约半米),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为“东京格”木板,与牌楼连为一体,下为花岗岩石板,与固定牌楼的岩石底座连在一起。

四方门口梗地伏

  “最有特色就是这扇门,我们称之为“四方门口梗地伏”(“梗”即“紧”,作动词用,固定之意;“地伏”,方言称门槛),门口呈规整的四方形,而门槛是不能挪动的,这种结构在这一带很少见的。”陈伯儿子桂叔(资桂)说道,陈氏宗祠的设计一半出于客观需要(门槛和大门基石是固定木牌坊的力学构件),一半出于主观需要,“一般的祠堂设计门槛是可以提得起来的,有人来时,就把门槛提起,便于进祠,如“三水白坭的陈氏宗祠”。“而陈氏宗祠由于是皇帝赐予‘恩荣’,这代表着一种身份,故此无论官位多高的人进祠堂,必定要躬身提袍抬腿方可入,此时呈低头“作揖”之势,也就相当于给陈氏先祖行礼了。

  谢老先生说,这从侧面体现了陈道至死不为权贵折腰的气节。  

2011摄四方门口至后殿远景

            大师真迹印证“威水史”

  中堂与后殿均为“硬山顶”建筑,前墙饰砌花窗格图案。堂顶均有一红漆顶梁,中堂的写有“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岁序癸丑年夏六月念三吉旦重修”字样,而后殿的则写着“大明弘治十二岁次己未年三月吉旦建”,记者还发现后殿东西两侧墙壁上写有“忠”“孝”二字,陈老说,这是明代理学大师陈白沙手写“真迹”,十分可贵,“中堂北边本来还挂有四五个‘翰林’‘进爵’等字样的牌匾,但五六十年代都被摘下烧掉了。”

明朝修建后殿主梁 清朝修复 中堂主梁

  明朝理学大师“陈白沙”手写“忠、孝”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说明版

  “陈道建‘栏杆祠堂’本想劝陈氏同辈和后世远离官场的,然而那顶官帽就是跟着我们姓陈的不走。”陈伯自豪地翻开族谱,一一向记者细数铁网陈村各显贵子嗣。

  据族谱记载,七甫陈氏子孙中不少从仕,其中第十五、十六、十七三代为官者最多。因此结识很多文人名人,如鬼才状元伦文叙、广东布政使(相当于省长)卢梦阳,都察院右检都御史、大理寺右丞的庞尚鹏,等等,因此引出后来此四人为陈谏父子四人的画像题跋。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说明版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说明版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说明版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说明版

  陈老在家中为记者展示了这四幅陈氏先祖的明代纸地裱绸画像,上面都分别由伦文叙、卢梦阳、庞尚鹏、湛甘泉的题字。虽历经五百春秋,但画像颜色鲜艶,题跋的字印俱全,字体清晰,无虫蛀,无霉烂,保存甚是完好。陈老说,他们每年都会将画展晒两次以防潮防蛀。

  步入近代,陈氏家族的“威水史”幷没有就此终止,第二十五世陈剑虹,是陈氏分支到三水乐平的后代,清末监生。据记载,陈剑虹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曾主理江苏省同盟会会务,后任中国同盟会评议员。1910年与汪精卫一起刺杀摄政王载沣(末代皇帝溥仪之父),失败后汪精卫被抓,而陈幸逃。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1年)陈剑虹首任三水县知事。民国10年(1921年),当选三水县县长,兼国民党首任三水支部长。为官务实,剿匪平乱得力,据史料记载,在任期间“三水县境匪焰顿挫,地方一时得以安谧。”

补充说明:【1927年陈剑虹辞任职务,脱离政途后,除照料广州商铺事业,按事理推断应是奔走乡间,与各兄弟村父老沟通并组织推进了1927年起修编的家谱事宜,十年后在暨塘辞世。寿元一甲子(六十周岁)】

  现今的陈氏宗祠,见证了祖先历史荣光的同时,也透出一丝无奈与凄然。由于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足,在1995年重修时,没有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将青瓦顶擅改为皇族方可用的黄瓦,使500多年古建筑文物价值大减;加上解放后文物缺乏修葺,红砂岩石柱风化严重,已经凸显破败。

2011已拆卸下的黄瓦 殿脊兽“螭吻” 2011摄重装后的青瓦殿脊兽“螭吻”

  所幸的是,该祠堂是南海目前仅存的两座明代祠堂,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文物价值很高,佛山在去年底将其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南海文化部门也开展了进行抢救性修复的初步计划。相信,他日完成修复之时,是其子孙和地方文明的一大幸事。  (麦凤庄)

麦记者发文是在2007年

读后记:

感恩麦记者的报道和前期的拜访,为我陈氏子孙更深入了解宗祠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十二年过去了,宗祠也不断在修缮中焕发光华。 未来,宗族振兴的理想也必将随“中国梦”实现的进程;焕发生机迈向辉煌。

展示: 四位祖宗 挂像
伦文叙同僚学长:“敦素翁”陈谏(父)

伦文叙的学长:“敦素翁”陈谏(父)

卢梦阳与州县的“粹齋翁”陈瑾(长子)

卢梦阳与州县的“粹齋翁”陈瑾(长子)

龐尚鹏亲戚关系“敬齋翁”陈球(次子)

与龐尚鹏亲戚关系的“敬齋翁”陈球(次子)

湛甘泉同僚学长“后溪翁”陈瑀(三子)

先辈父子四人挂想及题字的由来、遭遇与保护的历史故事。2006年早已被收录到各著名书画艺术及文化网。由于内容相差无几,以国际艺术界发布為例:

八十岁陈伯家藏状元墨宝

【知识普及】:殿脊神兽 ——螭 吻

螭【chi 】吻(龙生九子的第九子)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 “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天禄识余·龙种》:“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一曰贔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级星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似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龙生九子 形象

相关文章

  •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 ~ http://www.CRNTT.com 2007-10-24 01:20:00 ...

  • 族长、祠堂、乡约

    《白鹿原》 小说《白鹿原》里,多次提到祠堂和乡约,在同名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里,祠堂里的镜头,使这部小说更加肃穆、庄...

  • 五律:燕园

    涅槃千载凤,焦土发新梧。 博雅云中塔,未名天下湖。 燕昭风骨映,园静水文殊。 翘首阴霾上,银河龟背图。 后记 学长...

  • 巜采桑子又见合欢花开毕业季》

    合欢又吐娇娇蕊,麦垅金黄。丝柳飞扬,闲倚栏杆闻暗香。 春秋三载中考至,莫误时光。展翅翱翔,占尽风流少年郎!!!!

  • 2019-04-04

    五百载忆散金风 春梧桐 秋梧桐 枯荣人终老 谁堪与吾同? 几多轮回意阑珊 凤涅槃 莫涅槃 犹记别时...

  • 四支渠凤安至尧庄段重修工程持续在建设中

    近日,宝鸡峡四支渠凤安至尧庄段重修工程持续在建设中。 宝鸡峡四支渠凤安至尧庄段已于九月份对原渠进行了加宽处理并已开...

  • 闲读《随园诗话》(569)

    【原书补遗卷四·五九】余萧客《咏病马》云:“旋毛腹下一千里,死骨人间五百金。”汪墨庄《咏老马》云:“末路料难逢伯乐...

  • 履霜偈

    庄心不灭佛心增,大慈大悲济苍生,金人托梦欲弘法,白马西来载真经,从此中原多一教,岂非孔老不言空?但愿世间无苦厄,千...

  • 醋意原庄

    源源醋业在阳城名气已不小,醋厂就建在芹池镇原庄村口,我去参观过一次,注意了醋的生产流程,忽略了原庄。昨天,我与单位...

  • 名记者传奇1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栏杆祠堂”五百载传奇(原2007年记者拜访—麦凤庄)后记增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mw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