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四·五九】
余萧客《咏病马》云:“旋毛腹下一千里,死骨人间五百金。”汪墨庄《咏老马》云:“末路料难逢伯乐,壮心犹想出邯郸。”
余萧客,(1732年—1778年),字仲林,别字古农,江苏吴县人。惠栋弟子。遍观群书,兼及《道藏》、《佛藏》。以阅读过勤患眼病,晚年教读为生,闭目口授。生徒极盛。卒年四十有七。有《古经解钩沉》、《文选纪闻》、《文选音义》等。
五百金,典故“千金市骨”。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后人用“千金市骨”来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汪墨庄,不详。(资料缺)
伯乐,本名孙阳,一说他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又称王良。春秋时代人。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由于孙阳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此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地名由来有三种说法。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说法二: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郸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本条诗话中的“邯郸”二字,当以说法三为妥,因为伯乐曾经在太行山中的崎岖山路上看到一匹拉着盐车上山的马,其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