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的江湖三部曲,主题只有一个,那便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
一是告诫动不动就嚷着辞职去旅行的家伙们,从来就没有说走就走这回事,一切的盲目跟风就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二来向世人宣战,这世上真的有人过你想要的生活,大胆去逐梦吧,少年。
如果不是一本接着一本地追着看,三本书放到你面前肯定分不清楚该从哪一本入手。不用疑虑,从哪本书开始看都无所谓,书中的故事像是电影剧本,一集接着一集地延续,像是生活连续剧一样,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故事,可以往回看,可以看向未来。这种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江湖,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恰巧大冰这个有心人一点一点捡起来,拼凑出一个“江湖”而已。
书中的故事大多围绕「大冰的小屋」展开,缘起缘灭,一切都随缘而至。《乖,摸摸头》到《阿弥陀佛,么么哒》再到《好吗好的》,将我们一次又一次带进了丽江五一街上的火塘酒吧。
那里有歌、有酒、有天涯人的故事。
光是这样的情景,这样的画面,已然醉倒了一众文艺青年。
这样的故事,孟子先生肯定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大冰借由故事道:每个世界都有一个独特的社会定位,每个世界都有一份独立的收入来源,每个世界都有一群不一样的朋友,乃至每个世界都能拥有一份不一样的生活。并将之定义为: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生活与诗之间有一个「刚刚好」的临界点。这是斜杠青年天枰上一个尺度,不失去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拓生命的宽度,考试卷上不也有多选题的存在吗,为啥一定做一个单向选择咧。
这种兼得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想拥有,做到的却少。难吗?很难。那为什么还有像大冰那样的人的存在,他们是神吗?不是。他们只不过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与世界相处,与平行宇宙和解。生活不易,且行且开疆拓土吧。或许,刚开始建立另外一个世界很慢、很辛苦,但是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流点汗也算是一个见证咯。
如果说大冰他们那种模式离你的生活很远。那么我的故事应该比较接地气的。和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白领们一样,一样的上班时间,一样的假期。我却找到了一种可以平衡诗与生活的方式。
曾经的我:喜欢读书,下班后却在干着与读书无关的事情。说喜欢旅行,好不容易有了长假,却以人多、没票各种理由浪费掉N个假期。说喜欢健身,连最基本的跑步都懒得动。
浪迹天涯的基础是,你构建的诗意的世界。
想清楚为什么行走,想要最后成为什么样子,这才是在路上的终极本质。打着灵魂与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的幌子,在一座又一座城市签到打卡,灵魂都放在了家里,路上的你只不过是一具躯壳而已。
过去四年的十几次旅行,全部阵亡在虚幻的行走当中。出发不明白缘由,归来一片空白。做简单的攻略、写流水的游记、拍根本不能看的照片,组成了一次次平淡如水的行走。
后来团队的老大提醒我这样的旅行根本没有意义,出去旅游一次根本不知道我收获了什么,改变了哪里,成长了没,只知道我去过那里。
原来我以为我「精彩的旅行」在别人眼中竟然是这样的。细思极恐,自己回忆起曾经的一站一站,只是去过了那里,如此简单。
大约半年的时间没有进行任何的长途旅行。从生活、形象、读书、工作各个方面改变自己,去宜家下了血本买了很多高逼格的东西,把租来的20平米的小屋打造成了客栈模样,把生活过成诗的第一步便是环境,第二步读书写作,把看来的听来的学来的用写作输出来。
然后将浪费掉的周末时光,全部补回来。
从14年开始到现在,三年的时间,我的周末都是奔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度过的。广州的每一处角落,都有我的足迹。
一边走,一边思考,一边写作。
旅行与读书,生活与工作,就这样并行前进。
除了周末市内游荡,还可以去很多周边城市,两天时间足够一场小旅行,张家界、北海、黄姚等等若干个小旅程,组成了生活中若干调节栖息之处。
走进另一个世界,逃不掉的柴米油盐、工作烦扰。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相似,不同点只在与你可以以另外一种身份存在着。这便是大冰三本书教会我的旅行逻辑。
远方在前,但我要过好现世安稳再上路。
愿你我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