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彼佳的故事
儿童理解能力差、反应迟钝,常常是跟不用心联系在一起的,而不会想、不会集中思考又导致懒散。
为了帮助难教儿童克服这种毛病,教师在课上和课后都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如果难教儿童能勉强的跟班升级,那主要是由于对他进行了补课,对他降低了作业难度。当了解到难教儿童不管怎样努力也掌握不了跟其他儿童同样多的知识时,教师就开始用特定的标准来评定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对每一个难教儿童都有不同标准。这类孩子竭尽全力来完成教师要求他做到的事情。他信任教师,尊重教师。他珍视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脚步。教师的表扬,是促使他学习进步所不可缺少的内在精力的活的源泉。教师从不责备彼佳懒散或者不动脑子,对他的力量也不丧失信心。他在精神上给孩子以支持。如果这孩子以难以置信的勤奋在学习,这种力量的真正来源就是他对教师的真诚的信任。这种教师确实是高明而又有极大耐心的:虽然他看到他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取得了一点微小的、极其有限的进步,但是他相信,这孩子最终一定会达到他所追求的目标。我想把教师的这种信心、这种希望,比作医生对卧床不起的病重患者的那种信心和希望。教师的这种信心和希望,终于获得了报偿。……
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人在脑力劳动中永不丧失信心的合乎规律的结果,的确关键就在于要使儿童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情感的动力。……要求老师的最重要一点,乍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但事实上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技巧,这就是:要加强儿童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并且要耐心的等待儿童智力活动中哪怕只是微小进步的时刻的到来。这种进步,这种豁然开朗的局面,并不意味着这个儿童在今后的学习上将会一帆风顺,会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事情远非如此简单,这个进步实际上非常微小,咋看起来他好像不过是偶然的成功。但这个进步是孩子体验到取得胜利的快乐,从胜利中汲取新的力量。你们要爱护难教儿童的这种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乃是教师施展教育技巧的基础。有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这就是对难教儿童进行的治愈过程。如果他今天有什么还没掌握,你不要给他打“2分”,不要急于根据评分标准十分严格的评价他的学习成绩,使他受到打击。娇嫩的、纤弱的幼苗需要特别的照料。我的看法是,教育问题不是能用什么万能的方法一下子就加以解决。
对待事物的乐观愉快的心情,对自己力量的信心,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照亮难教儿童前进道路的火光。如果扑灭这个火光,儿童就将陷入黑暗、孤独之中,感到无限悲哀和绝望。
…但是这里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确立起自身的尊严感,珍惜自己的荣誉、名声。如果这些情感迟钝了,学生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那么关于智育和德育统一的一切理论都变得毫无用处,因为学生的心里失去这些感情,他就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