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
有容乃大
吉人辞寡
难得糊涂
锲而不舍
惊天动地
厚德载物
道法自然
广结善缘
继往开来
龙飞凤舞
这些字都是根据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书写的,如果不加注释,大部分人根本无法辨认。
标准草书是近代著名书法大家、书圣、草书宗师于右任先生所创的一种书体。
他认为历史上有三大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根据易认、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创造了标准草书,后被称为第四种草书。
于右任先生根据大道至简的原则把草书简化到最简,再简就不是字了。
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自序说:“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使转之运益;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之致者,最为得之。”
于右任先生自1929年始,即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致力于让“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于先生痛感祖国文字书写费时,识难用迟。而作为重要书法体之一的草书,草法多样,学用皆难,历来推而不广,难于适应社会需求。
于是,便在1932年集合了一班有志于草书改革的同仁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同时创办《草书月刊》。
于右任先生亲自主持和领导草书社,将历代草书做系统整合。
他说:“所谓标准,是拿古人的草书做标准的,是从先古圣哲千余年的演进当中,归纳出来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
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民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
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希望也。”
于是确立“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之四原则,并对作草提出的“四忌”:“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
同时,他刻意追求文字书写的削繁就简,以至把草书逐步简化到似乎不能再简的程度。
以《千字文》为底本,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
书中字样绝大多数为名家集字双钩,个别字由于右任所书,最终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
令人惊奇的是他简化的字约有百余个,与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他还说:“余中年学草,每日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有志竟成,功在不舍,后之学人,当更易易。
国事多艰,视息难安,因思以未尽之年,致可举之力,数更寒暑,得献斯编,当国运重新之时,知必为进步之国人所接受也。”
明确告诉读者,推行《标准草书》的出发点是文字改革,是实用,是为了抢时间,是争速度。
于右任先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他在书法创作上独树一帜的审美境界与人格魅力,为后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深厚的营养源泉。
于右仁标准草书的特色是,寓巧丽于简约质朴之中,犹如茅台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则醇厚芳香,余味无穷。
刘延涛说:“《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当尤为广大悠久!”
于右任先生说:“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
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因为迁就美观而违犯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为自然之波澜以为波澜,乃为致文。”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日语的平假名,就来源于中国的草书。
唐李世民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黄庭坚用“字中有笔”一词概括了他“以禅入书”的主张。黄庭坚“以禅入书” 的思想基础是北宋的“文字禅”。
“字中有笔”泛指用笔的微妙,此“妙”乃“心之妙”,是不可言传的内在体验,这就是他书法中的“禅”。
关于写字如何达到最高境界,弘一法师说:“学佛法最为要紧。如果佛法学得好,字也可以写得好的。
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
典故1:《亦自不识》
张丞相素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精通。同行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意。
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
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他所写的字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
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典故2:《于右任竞选副总统》
1948年5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参加了副总统竞选。
竞选对手主要是桂系军阀李宗仁。选举前,为了让代表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打算,于右任每天在屋内摆一书桌,置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凡代表即送“为万世开太平”条幅。
同时,另设一长桌,放置他签名的照片2000张,每张照片上签有各代表的名字,分省、分市、分县或分职业排列,由代表们上门时自己检取。
每天上门拜访于右任的人最多时每小时一二百人。大多数人都悟出于右任先生是以声望和一支笔作为竞选的力量。
参与副总统竞选的人与于右任的做法大相径庭。如李宗仁给每个代表供一辆汽车,有司机早晚服务,包上几个大旅社、酒店,只要是代表身份,不管认识与不认识,都可住进去,每天早晚宴席相待,一律免费供应。
行政院长孙科、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二人天天摆酒请客,给代表发纪念品,许诺,拉关系。各地代表每天收到请柬的应接不暇。
代表是上帝,副总统竞选者和他们拉同事、拉乡党,拉同学,拉亲戚,拉同宗……设法为自己拉选票。
而于右任却靠一支笔,一张纸,待在家来竞选。有人劝于右任别在家“守株待兔”,要出去走动,可以找财团借款活动。
于右任一一谢绝。他告诉友好说:我相信民众,我相信自己,成与不成,看民意吧。
明天就要投票了,于右任突然派人给各代表送去一张请柬,在饭店对到来的代表即席演讲道:我家中没有一个钱,因此,很难对代表厚待。今天,是老友冯自由等二十位筹资,才略备薄酒相待,我只是借酒敬客了……
国民政府选举开始。投票采取淘汰制。第一天投票,于右任先生得到493票,即遭淘汰。
选举结束,几个代表找到于右任安慰,冯自由感慨地说:“右老身无分文,凭人格声望、笔墨竞选,这能成功吗?纸弹根本敌不过银钱,这社会政治腐败,靠金钱、美女、红酒、车子拉票,于老怎能不失败呢?这失败原因全是我们这些人昧于世情造成的。”
第二天,继续投票,于右任准时出席。一进会场,风度飘逸,豁达大度,全场代表起立掌声10分钟不息,表示对他的钦佩之情。
最后,孙科、程潜等相继淘汰,李宗仁当选副总统,蒋介石当选总统。于1948年5月20日,在南京总统府举行了就职大典。
于右任虽然没有当上副总统,但其清贫、廉洁、清正、儒雅、豁达的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做人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