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多少事物都是日新月异,变化万千,但永恒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那份炽热的爱。——题记
60年前,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傅雷写了很多书信给儿子。今日看来,《傅雷家书》的内容虽显平实,但“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的牵挂之情”令人动容。尽管每封书信都是碎碎念,大多是对音乐和艺术的狂热思考,小到乐理的学习时间分配,大到对巴赫音乐宗教色彩的评价。当然,信件内容远不止艺术学习,从巴尔扎克的写实小说到李杜诗篇的风格对比,从自我道德修养到辩证看待评价,从理财管理到时间管理,都蕴含着善意的劝告,治家的智慧,明哲的教训,无所不言,包罗万象。
其实,我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傅雷的两个儿子,为何重点栽培傅聪,为什么书信多写给傅聪?还有把沉重的压力都置于二十岁的孩子身上,是否合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资料,一同探讨。但今天,我不想批判,只借鉴那些对我成长有帮助的道理。
傅雷和次子傅敏怀赤子之心,做人要真诚
与人为善,并非大道理,但反复强调千万遍也不为过。但我以为:一颗赤子之心,抵过万金。傅雷说:“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我无法验证,但只知道做生意诚信不欺诈是一种善;真诚地对待身边每位朋友是一种善;看到老人家过马路扶一把也是一种善。善良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信念,就连傅雷对儿媳的选择标准,也是以善为首: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做到不易,莫说选择儿媳,择友、识人亦是如此。
傅雷一直强调真诚:“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因为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由于傅雷早年留学巴黎,其一生的翻译著作都跟法国作家息息相关,不知是不是受到巴尔扎克这句名言“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影响,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诚示人,也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准则,我告诫自己始终要保持一颗向善的心,真诚对待每个人。
明辨批评,利于行
1955年,谈到傅聪老师给的演奏建议,傅雷要求傅聪一方面要听从老师建议,另一方面要了解其他老师的评价,包括音乐界对他的演奏评价,然后进行对比。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不对批评有抵触,要不对批评统统接纳,这些都是不对的。
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写文章一样,面对批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岂能体会和左右。所以我认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是面对表扬他所表现出来的喜悦,而是面对批评时能做到平静。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大多数人对于批评总是恼羞成怒,恨不得手撕对方。真正懂得接受批评的人,应当学会接受和辨别。
前几天,国足输球了,顾超因为失误被国人攻击,他的微博关闭了评论区。中国人的劣根性暂且不说,顾超的行为并无不妥,毕竟谁也承受不了此等谩骂,只是如果他心智更加成熟,或许能广纳天下言。
接受之后便是辨别。批评者多是站在自身立场,不了解你所处环境,依靠自身的水平评论,正确与否,需要甄选。我以为下面三种批评应当虚心接受:1、批评外附有建议,不做人身攻击的希冀之言;2、理解你做事的出发点,让你换角度思考的客观之言;3、本领域的行家提的专业性批评,令你开拓眼界的专业之言。
另外,关于批评,傅雷叮嘱不要急于下结论。有些评论在几个月后回头想,批评还是有道理的。他举例自己翻译的作品,初期颇为满意,可过几个月自己也会嫌弃。
当然,光接受正确的批评还不够,还有行动去改正。傅雷鼓励孩子行动:“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傅雷书信中提及如何看待批评的教育不少,包括生活和艺术,看完后也略觉羞愧,对于习惯表扬的我,心智上还需要多加磨炼。
时间管理,张弛有度
傅雷提到最多的就是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包括乐理和语言的学习先后顺序。管理学上,我们常用四象限法,还有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等。现在流行的方法还有很多,包括番茄时钟法、吞青蛙法、时间记录法。方法只是术,其核心本质还是两个:一学会区分重点;二是集中时间专注重要的事情。
傅雷批评傅聪没有抽时间去森林公园拥抱大自然,没有到博物馆瞻仰艺术作品。他认为每个月应当规划时间出来放松,还要挤出更多时间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我觉得很在理。最近我住亲戚家,看到他们家上初高中的孩子们基本是全天候上课,除了周日。有时候,我觉得00后比我们80后还辛苦。可惜他们只能低头拉车,没能抬头看路,学校里的有效时间又有多少?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从来就没有真正减负过。我们的中学、大学教育应当适当引进时间管理的教育课程,不然浪费的不仅是时间,还有个人的成长。
另外傅雷对傅聪参与过多演出也颇有微词,认为只要保证好生活,演出可以尽量减少,应花更多时间在生活和艺术修养上。他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扩大知识面,不要坐井观天。他始终认为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最后只能成为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傅雷在书信倾注大量的情感,这本《傅雷家书》还是值得推荐。最后,我把这位翻译家的情感浓缩成一首小诗:
百封家书寄万里,琴曲哲思慧语来。
倾尽一生所有爱,一心只为儿成材。
网友评论